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谈科论普】做好科普的“KISS”原则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评论 > 正文

【谈科论普】做好科普的“KISS”原则

来源:光明网2021-09-23 11: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王大鹏

  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了一个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简单有效原理”,后来这个原则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原理”。

  在很多指导科研人员如何做好科普的参考资料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于这个原理的一些建议,比如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或者有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就是,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做到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在一次有关科普经验的交流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袁岚峰也谈到过类似的情况,他讲到自己的博士生导师罗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说,“好的理论,就是要尽可能简单。你把它一减再减,直到再减就什么都不剩下为止。剩下的每一条都是本质性的。”

  当然,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原则也是知易行难,需要在科普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否则仅仅是纸上谈兵,不得要领。

  实际上,这就要求不能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而是要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要简介明了。这里不妨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阐明这个道理,他说,“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这其实就是KISS原则的一种应用,因为我们只有拨开迷雾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本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通过科普让普通公众理解的。

  但是在应用KISS原则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能过度“往下笨”(dumbing down),也就是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科普的品位,或者使之浅显化,从而“让更为弱智或单纯的受众明白”,以获得更大的市场。虽然这种做法获得了公众,但是却无益于传播科学知识,更有可能陷入“有普没科”的困境之中。与之相反的一个极端就是“有科没普”,虽然意欲传播的内容里面有着绝对的科学性,但是从通俗性上来说却难以让普通公众理解,那最终结果依然是传播没能实现有效的结果。所以科普应该是“简约而不简单”。换句话说,在科普上,“存在着一个困难的临界值,在这个临界值之下心理机器是无法启动,而在这个临界值之上心理机器则会被卡住。”对KISS原则的应用就需要找到这样一个临界值。

  科普应该是用熟悉的事情去解释不熟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善于利用公众日常生活中所见所感之物去解释科学上某些“高深晦涩”的现象,当然这涉及到了另外一种开展科普的方式,那就是隐喻和类比的方法(我们择机另行讨论),但是在这里我们至少需要明白,科普不能故作高深,把传播者置于与受众对立的角色之上,堆砌一些学术界人士大体上都能够明白的学术术语和缩略语,虽然术语和缩略语对于学术交流来说必不可少,但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些可能是他们理解科学的一些障碍所在。所以在应用KISS原则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对专业术语和缩略语的转化,若非用不可,也要尽量加以解释。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KISS原则的应用方面可能也会见仁见智,所以从开展科普工作的角度来说,第一要义就是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对象,搞清楚自己面对的受众是什么样的,了解他们的背景,知识储备等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时也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也才能更好地对KISS原则活学活用,“因人制宜”。

  说一千,道一万,科普要以科研成果为基础,但是科普绝不是简单地将科研成果或者论文进行转化,然后受众便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了科学。它需要采用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与受众建立起关联,用简单的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传播科学的本质,这其中就包括KISS原则的灵活运用。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