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又被称为“饲料之王”,
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同时,玉米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是人们加工利用最多的谷物,
在食品、纺织、石油、造纸
医药、化工、冶金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在我国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如今,已经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可在20年前,
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300公斤左右,
不到同期国外产量的一半,
需要依赖进口,
以畜牧业为首的行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起,
他带领团队系统地开展玉米高产潜力研究。
经过一系列科研攻关,
李少昆团队在2009年创造了第一个
全国玉米亩产纪录——1360.1公斤,
此后他们连续7次打破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到2020年达到新纪录——1663.25公斤。
玉米高产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李少昆和团队开展的籽粒收获技术
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诞生于玉米田间的科普作品
“种植手册和挂图”是如何编写的?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
《繁星追梦|李少昆:一年200天扎在玉米地,连续7次打破玉米高产纪录,这位科学家是如何做到的》
栏目题字
丁仲礼
出 品 人
杨 谷
总 监 制
宋乐永
总 策 划
战 钊 宋雅娟
记 者
宋雅娟
编 导
宋雅娟 肖春芳
摄 像
肖春芳
联 络
卫 斐 明 博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鸣 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联合出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