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停机一个多月后,31岁的哈勃望远镜恢复工作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停机一个多月后,31岁的哈勃望远镜恢复工作

来源:澎湃新闻2021-07-21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自1990年发射升空以来,哈勃望远镜已经帮助地球人观测宇宙30 多年了。在其帮助下,人们发现了冥王星的卫星,证明了星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以及发现了暗物质。

  然而,今年6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后文皆如此),哈勃望远镜停止运行。此后,其运营团队一直在探究其停运原因,并进行维修。直到7月17日,美国航天局发布消息表示哈勃望远镜已经完成修复。

  7月19日的消息称,哈勃太空望远镜已重新投入使用,其科学仪器已经全面恢复运行。

  6月13日,哈勃望远镜因其有效载荷计算机出现故障而停止运行。主计算机无法接收来自有效载荷计算机的信号,它自动将科学仪器置于安全模式,这意味着在专家分析情况时,望远镜不再工作。

  有效载荷计算机(NSSC-1)的功能是控制和协调哈勃的科学仪器,计算机的程序还分析和操作其所收集的数据,它位于科学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Science Instrument Command and Data Handling,简称SI C&DH)单元上,该单元能使所有科学仪器系统保持同步。

  哈勃的运营团队一直探索其故障原因。起初,该团队认为是内存模块出了故障,但切换到一个备份模块后并没有效果。然后,该团队设计并运行了测试,包括首次在太空中打开备用有效载荷计算机,以判断是否为标准接口硬件(Standard Interface hardware)或中央处理模块(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的问题。然而,打开备份计算机并没有奏效,也消除了这些可能性。

  之后,该团队继续探索是否有其他硬件出现故障,包括控制单元/科学数据格式器(Command Unit/Science Data Formatter)和电源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简称PCU)。实际上,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很复杂,并且对望远镜也有更大的风险。

  哈勃望远镜项目副经理Jim Jeletic表示,“没有理由相信所有这些都行不通,但团队的工作就是紧张,想想可能出错的一切,以及我们如何进行弥补。团队对地面上的每一小步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测试,以确保他们做的是正确的。”

  最终,运营团队确定是电源控制单元的问题,PCU也位于SI C&DH单元,其功能在于确保有效载荷计算机硬件的稳定电压供应。由于没有地面命令能够重置PCU,团队最终决定,将整个SIC&DH单元都切换到备用单元。

  7月15日,美国航天局成功切换至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备份硬件。

  “我很高兴看到哈勃重新观察宇宙,再去捕捉那些几十年来一直吸引和启发我们的图像,”美国航天局局长Bill Nelson表示。

  哈勃望远镜建造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运行在地球上空约547 公里处。为了修理该望远镜,哈勃以前的团队成员也提供了支持。例如,建造望远镜的已退休人员了解科学仪器控制与数据处理单元的来龙去脉,这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专业知识。其他前成员也帮忙查找了哈勃的原始文件,整理出三四十年前的文件,帮助研究小组规划前进的道路。

  哈勃望远镜已经观察宇宙超过31年了,它对宇宙进行了150多万次观测,帮助发表了超过1.8万篇科学论文。

  2008 年,哈勃望远镜经历了类似的维修,当时 SI C&DH 装置的另一部分出现故障。此外,还有5次使用航天飞机对哈勃进行维修。2009 年的一次维修任务更换了整个 SI C&DH 装置,大大延长了哈勃的运行寿命,这也是最近的一次维修。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空上,远高于雨云、光污染和大气层扭曲,这使其拥有特别清晰的视线。哈勃的视野范围也很广,从紫外线延伸到可见光(人们肉眼可见的)和近红外线。它帮助人们观察了一些至今为止所见的最遥远的恒星和星系,并在发现和描述宇宙中神秘的暗能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刘航)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