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亚洲象繁育救助中心那些不愿离开的大象们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云南亚洲象繁育救助中心那些不愿离开的大象们

来源:澎湃新闻2021-06-25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写|云南亚洲象繁育救助中心那些不愿离开的大象们

  野生亚洲象“然然”3岁被救助,如今已经19岁了。它本来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族”,但最终它还是选择留在了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在被救助的16年里,它跟人类的感情可能已经超越象群,不愿再离开了。在这里,一些被救助象已经对人产生了感情,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赖。小象见到“象爸爸”都会过去亲热一下。

  6月8日,饲养员陈继铭对澎湃新闻说,我们希望这些亚洲象不要丧失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最终能够回到自然界。只是现在它们有的已经习惯了人的照顾,还不能直接“放手”。但最终放还是不放,需由动物学家综合评估后决定。目前,繁育中心还没有一起成功放归野外的案例。

  那些被救助的亚洲象

  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位于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救援和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先后参与救助亚洲象20余次,成功救助了11头象,繁育9头小象。

  这里每一头被救助的亚洲象都充满了故事,救助中心大门口的廊道上,这些故事以展板的形式呈现出来,许多来访者都会在这里驻足观看很久。它们有在求偶争夺战中败下阵来的昆六,被兽夹夹伤的“然然”,还有因脐带感染被家族“托付”给人类的羊妞、与家族失联的“孤儿”小强、喜欢逛城的“阿宝”,还有性格暴烈喜欢肇事的维吒哟。

  据介绍,救助中心主要是对它们进行治疗及行为矫正,每天28名饲养员与它们朝夕相处,为它们测量体温、洗澡、喂食、野化训练,由于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饲养员,因此当地人称这些饲养员为“象爸爸”。

  近日,澎湃新闻在繁育基地见到被救助的羊妞时,它因在野化训练时不慎扭伤了左前腿,致下关节发肿。照顾它的“象爸爸”正在为他涂抹红花油,投喂食物。

  陈继铭是第一位照顾羊妞的“象爸爸”,据他介绍,羊妞才出生一周,就被它的家族带到普洱一个村庄附近“遗弃”了。救助回来之后,他们发现羊妞因脐带感染,致腹腔大面积溃烂,情况很糟糕。他们认为,它的家族有意将它带到人类村庄旁边,向人类求助。

  “每天给它倒屎、喂奶、挤奶、洗澡,像孩子那样照顾。”陈继铭说,没有奶就找了几头母羊为它提供奶水,因此大家叫它“羊妞”。现在羊妞6岁,身高已经一米九了,它是救助中心和人最亲近的一头象。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救助中心,阿宝和维吒哟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们来到救助中心不是因为生病或受伤,而是“太调皮捣蛋了”。它们被捕获回来的,救助中心主要是对它们进行行为矫治。

  阿宝又名“逛城哥”,2018年4月,10岁的阿宝独自闯入了普洱市城区。据介绍,它是国内第一头进入城市野生象,进入城市之后,它似乎喜欢上了逛街,每天下午一开市它就城了,在街上悠闲地散步。

  阿宝的行为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打乱了城市的社会秩序,最终经相关部门批准,当地派出工作人员将阿宝麻醉,送到救助中心“收容教育”。

  另一头象“维吒哟”原本是勐海-澜沧象群中的一头性成熟的亚成年公象。

  2014年,象群多次进村入户,特别是维吒哟,性格暴烈,经常拦路抢食,损坏过往车辆。

  2019年4月5日,经有关部门批准,当地将维吒哟捕获后送到繁育基地收容。

  救助中心的圈舍,是又粗又高的钢铁栏杆圈起来的。但澎湃新闻在维吒哟象圈铁栏上看到,粗壮的钢栏上有几处凹了进去。工作人员说,这是维吒哟刚来的时候撞凹进去的,它两根漂亮的象牙也被自己撞断了。

  不过,现在救助中心通过一些感化和矫治手段,已经让维吒哟的性情有了很大改变,“象爸爸”岩温香已经能与它近距离接触,每天给它投食、打扫圈舍,但其他人还不能随便靠近它。

  它们终将回到热带雨林

  救助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这些大象回归自然。繁育基地的工作计划表显示,除了日常的大便观察、体温测量(正常值35.5°-35.7°)、洗澡降温、食物准备外,“象爸爸”们每天主要任务就是对它们进行“野化训练”。

  主要方式就是,每天将它们带回热带雨林里,让它们在里面自己觅食、生活,早出晚归。时间为上午8点30到11点,下午1点半到下午4点半。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天实际的“野化训练”时间不低于7个小时,训练时,一头象由两个“象爸爸”照顾,“象到哪里,人就到哪里”,人尽量不干涉它们。回家时间都由它们自己掌握,到了时间它们会自己往回走。每天有7个小时时间,象爸爸们都会将象群带进森林对它们进行野化训练。

  每天有7个小时时间,象爸爸们都会将象群带进森林对它们进行野化训练。

  “现在还没有带维吒哟出去,只让它在救助中心附近活动,等一定时候,它也会被带出去的。”一位饲养员说。

  “Ma”和“Bai”是傣语,是“来”和“走”之意。现在7头亚洲象已能听懂这两个十分简单的指令。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这些被收容的象对人类产生了情感。

  受伤被救助的然然,名字含有“大自然”之意,它的家族也因此被命名为“然然家族”。据工作人员介绍,然然康复后,其家族曾回来野象谷“接”它,但然然没有走,留了下来。它对“象爸爸”有依赖。“象爸爸”每天给它好吃的,还给它刷澡。

  “这里虽然没有家族,但也算是一个家庭。”陈继铭说,繁育基地希望它们回到雨林,回到自己的象群去,但至今也没有大象自行离开,也不可能进行驱赶。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说,对这些收容的大象,在什么条件下可放归大自然,目前是没有标准的,“得看它们能否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如果能适应,能融入其他象群,那就没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繁育中心还没有一起成功放归野外的案例。

  郭贤明说,野化训练场没有围栏,繁育基地和大自然之间也并无明显界线,“受伤严重的,可能要继续留在繁育基地,行为矫正后效果不错的,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把它放归到自然去,但具体怎么放、如何放,还在探索之中。”(记者 胥辉)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