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绿色路 打优质牌 领跑农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综述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走绿色路 打优质牌 领跑农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农网2021-06-18 10: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是农业农村系统推出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领跑者,更是实践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多年来,全国绿色食品工作系统聚焦农业农村主责主业、主动融入重点工作,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日前召开的2021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充分发挥绿色有机地标工作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立新功。

  产管结合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盐池滩羊、泾源黄牛肉、中宁枸杞……这些充满“宁夏元素”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如今已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站稳了脚跟。无独有偶,在2020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广东)展销会上,赣南脐橙、广丰马家柚、婺源绿茶等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创下了1800余万元的现场交易额,拿到了1.3亿元的订单。

  越来越多的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出现在普通消费者的菜篮里和餐桌上,这是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成效最直观的反映。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表示,“十三五”时期是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全面加快发展速度、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的五年。截至2020年底,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超过5万个,每年向社会提供产品总量超过2亿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总数达到808个,面积超过2亿亩。

  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量规模站上新台阶,质量水平同样稳中有升。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2020年,有关方面抽检8673个绿色食品,合格率99.54%,较上年提高了0.12个百分点;抽检307个有机产品,合格率为99%。

  质量稳定可靠,根本上是“产出来”的。各级工作机构全面强化标准化生产,“十三五”期间制修订绿色食品标准85项,有效使用的绿色食品标准达141 项;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区域性生产操作规程编制,启动了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这被认为是决定全局性的关键举措。

  品牌信誉良好,关键是“管出来”的。多年来,各级工作机构严把审核登记、证后监管两大关口,强化审查工作机制,突出现场核查、专家把关环节,全面落实企业年检、产品质量抽检、市场监察、风险预警、产品公告等证后监管5项制度。仅2020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就撤销了17家企业36个产品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对80个各类市场开展市场监察,整改112个不规范用标产品。

  生产端、监管端同向发力,筑牢质量安全底线,切实提高了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品质和公信力,为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示范引领 带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具有显著的理念、标准、质量和品牌优势,突出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多年来,通过开展绿色有机地标认证(登记)和示范,一大批优质农产品拿到了大市场的“敲门砖”,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焕发生机,带动众多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中国三大名柚”之一的重庆梁平柚,曾陷入“一斤卖不上一块钱”的窘境,产业面临萎缩。近年来,当地以地标登记保护为抓手,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制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柚农从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中获益匪浅。如今,梁平柚鲜果售价就能高出市场价两三成,柚子膏、柚子全果粉等加工进一步提升附加值,“中华梁平柚海”的柚农们吃上了“旅游饭”。

  像梁平柚一样,通过开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生产而打赢“翻身仗”的不在少数。据调查,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30%甚至50%以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增效增收。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申报“五优先”、费用减免等措施支持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品牌扶贫之路。

  扶优培优,关键是产业有内生动力、产品有市场说服力。近年来,全国绿色食品工作系统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培育。2018年起,连续3年开展“春风万里 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行动,连续举办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食品国际博览会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全国宣传推介平台。

  各地积极行动,走出去、请进来,全渠道推广,多场景营销,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黑龙江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打造绿色食品商城,发挥客流和地标IP优势,为“龙江绿”开辟打品牌、闯市场的快速干道。甘肃筛选出30个“两品一标”产品,从产地环境、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特征性指标分析并向社会公布,增强品牌公信力。江苏今年探索开展绿色有机餐厅认定,打造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有机农产品体验地。

  品质过硬,品牌可靠,消费体验佳,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正在赢得市场的认可。据社会机构调查,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品牌的知晓率达73.5%,忠诚度达60%。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拉动力进一步增强,仅 2020年绿色食品销售额就超过5000亿元,出口额超过36亿美元。

  稳中求进 找准重点开新局

  目前我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总量规模还不能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有待加强,品牌影响力需进一步提升。进入“十四五”,全社会对绿色有机地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提出,到“十四五”末,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品牌效应显著,服务三农大局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张华荣表示,要突出抓好“稳、严、实、优、响、新”六大重点:稳定节奏、把控风险,稳步增加总量规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严格审查、严格监管。全面落实证后各项监管制度措施,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压实责任、落实制度,重点解决现场检查、证后监督检查“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继续推进质量追溯管理。优化结构、优化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规模大、影响广、效益高的产业集群。扩大用标、唱响品牌,继续实施“绿色食品标志规范使用行动”,促进品牌融合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有机地标+”。开拓创新、激发活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和技术落地。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围绕重点部署工作,各地已经行动起来。安徽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本省“十四五”规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浙江推动“一标一品”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路径;福建探索绿色食品审核全程信息化,建成的绿色食品审核管理系统今年已在6个产品的申报审核中应用,规范流程、提高效率……进入新阶段,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丁乐坤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