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登上火星的“祝融”,在史书上拥有姓名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登上火星的“祝融”,在史书上拥有姓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5-21 09: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国航天事业浪漫而富有诗意的命名,大都源自华夏先民在上古时代对浩瀚星空的仰望与想象。从上古掌祭火星到未来登陆火星,祝融功业千年以降,薪火相传,再次点燃华夏民族星际探测的火种。

  ——————————

  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而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谱系中的火神,传火人间,光照四海。祝融的形象虽有神话色彩,在历史记载中却是真实的族群。祝融氏族的昭昭功业,是华夏先民走出荒蛮、走向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印证。

  传火人间,光照四海

  上古时代,先民茹毛饮血,生食动物血肉和植物根茎叶片,易受疾病侵害,寿命极短。后来,人们在自然界中认识了天然火,品尝到远比生食美味的熟食,但不知如何制造火。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烧制熟食,用火取暖,驱逐野兽,焚烧山野,开辟土地。

  据学者推测,为方便使用火,原始部落推举用火经验丰富的老者专门管理火种,不断添加柴木,使之长燃不灭,经久不熄。甲骨文中掌火之人被称为“主”,其字形即是燃烧木柴延续火种,如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所言,“主从木,盖象燔木为火,殆即主字”。火的使用,提高了先民的身体素质,为华夏民族带来了文明曙光。先民视火为神明,对看护火种的老者无比尊重,“主”的意义发展为主人、首领等。

  人们经常祭祀火种,负责管理火种的老者逐渐担任祭司一职,即祝者。甲骨文中的“祝”字,为向神案前酹酒、跪拜祭祀之形。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曾言,祝“象灌酒于神前”;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亦言,“祝象跪而做祷告”;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也认为,祝“象跽(即长跪)于神前而灌酒也”。

  祝,遂有祷告神明祝愿之意,后引申出祝贺、敬祝、庆祝等意。《说文解字》云“祝祭主赞词者”,《唐韵》言祝“赞主人飨食者”。

  火可以在夜间驱散黑暗,带来光明,使夜空明朗,且能燃烧销融万物,故先民称火照明、烧制熟食的功能为“融”。《左传》有言,“是谓融风,火之始也”;《解月令说》亦云,“火祝而融之……盖融而熟之火也”;《诗经》有“昭明有融”之言,后人注释为“融,明之盛者,又朗也”;《说文解字》也定义融是“炊气上出也”。

  由此,先民称承担看护火种职者的族群为祝融氏,即掌管大火用以照明,使人和暖融融。《史记集解》云,“祝,大;融,明也”;《帝王世纪》载,“祝诵氏,一曰祝和氏,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火官即火正,据《汉书·五行志》,“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以顺天时,救民疾”;《左传》言“火正曰祝融”。

  祝融氏用火护火,功勋烈烈,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国语》赞祝融,“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其功大矣”“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东汉班固编《白虎通义》时,将祝融氏与伏羲氏、神农氏并列为“三皇”。伏羲氏创制文字、教民渔猎,神农氏遍尝百草、播种百谷,祝融氏传火人间、教民熟食,共同开启华夏民族人文之光。《汉书·五行志》云,祝融“民赖其德,死则以为火祖,配祭火星”。

  水火对决,大战共工

  因祝融氏在“三皇”序列中,排位神农氏之后,《山海经》认为祝融氏是神农氏即炎帝一族后裔,“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随着时代迁移,祝融氏族逐渐退出部落联盟共主位置,“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又繁衍离散出共工一族,由此引发上古神话中著名的祝融共工大战。

  据唐朝司马贞为《史记》续补的《三皇本纪》,共工氏族“任智刑以强”,凭借智力超群、刑罚残酷而称霸天下,却“霸而不王”,不行王道,欺凌弱小。祝融氏族起而讨伐共工氏族,双方数次大战。共工氏族凭水而战,祝融氏族以火为武,两族可谓水火不容。祝融氏族源远流长,实力雄厚,最终战胜后起之秀共工氏族。不料,共工氏族“不胜而怒”,不甘心战败,竟然“头触不周山”。

  据《山海经·大荒西经》,不周山在“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因“有山而不合”,故“名曰不周”,今人多认为帕米尔高原或祁连山、贺兰山是不周山的原型。不周山终年飘雪,极其寒冷,是神话传说中从人界通往天界的唯一路径。共工氏族不甘心为祝融氏族所败,头撞不周山,意在断绝人界与天界的联系,毁坏人间。

  果不其然,共工撞倒不周山后,“天柱折,地维缺”。据《淮南子·天文训》,不周山崩裂,“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山崩柱折,天缺一角,雨水不止,洪水滔天,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蘆灰以止滔水”,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大江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地理格局亦由此形成。

  当然,古史中的共工形象是多元的。《国语》等史籍对共工的描述就多以正面为主,认为共工氏曾为华夏部落联盟制定历法,其族长于农业水利;《左传》记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史记》亦言,“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三国文颖注释曰“共工,主水官也”,曾“秉政作虐……本主水官,因为水行也”,凭借水利技术用水祸乱天下。

  据学者研究,祝融氏族与共工氏族的矛盾,很可能是上古时期分别以火、水为图腾的两大氏族之间为争夺部落联盟主导权展开的斗争。据《山海经》《尚书》《天问》等,火神祝融曾受天帝指派,诛杀用筑堤之法治水不成的大禹之父,即有崇部落首领鲧。这一传说也证明了祝融火氏族与共工、鲧等水氏族的矛盾。

  子嗣八姓,南楚始祖

  祝融氏族与共工氏族的斗争并非一战而定,而是延续到五帝之一的帝喾时期。当时“共工氏作乱”,帝喾派祝融氏族首领重黎(一说黎)前去征讨。两族再战,祝融氏族势如破竹,屡战屡胜,但共工氏族绝不屈服,“诛之而不尽”。祝融氏族始终无法获得全胜,帝喾诛杀重黎以示惩戒,让其弟吴回“复居火正”,继续担任火正职务,“号祝融”,沿用祝融称号。故南宋罗泌《路史》认为,“祝融氏,号也;祝融,职也,本非人名。黎为祝融,回为祝融,皆职”。

  据《世本·帝系篇》,吴回之子陆终迎娶“鬼方氏之妹”,是为女嬇。二人婚后“孕而不育三年”,后“启其左胁”,剖开女嬇左边肋骨,“三人出焉”;而“启其右胁”,剖开右边肋骨,又有“三人出焉”。陆终和女嬇最终育有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二曰惠连,是为参胡……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四曰求言,是为会 (郐) 人……五曰安,是为曹姓……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史记》亦云,“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这一记载充满传奇色彩,而历史真相则是氏族的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陆终六子并非真实六人,所谓“坼剖而产”,是指祝融氏族发展出六个血缘关系密切的氏族。六族后来演变成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八个姓氏,是为“祝融八姓”。

  夏商周时期,八姓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迁徙到华夏各地,以中原腹地的河南新郑一带为中心,分布在北起黄河中游河南北部,南至长江中游湖北北部,东到山东西部,西到山西东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许多大小诸侯国,拓展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

  八姓之中,己姓建立的昆吾国是夏朝的重要支柱,商汤攻灭昆吾不久,夏桀即灭国。商朝苏国亦是己姓所建,传说苏妲己即是苏国女子。而陆终幼子季连一脉所演化的芈姓,后来则离开中原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江汉地区,与当地土著联姻融合,建立了南方大国楚国,发展出绵延八百多年灿烂瑰丽的楚文化,将祝融氏族的功业发扬光大。故《国语》有言,“(祝)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

  从上古掌祭火星到未来登陆火星,祝融功业千年以降,薪火相传,再次点燃华夏民族星际探测的火种。从“嫦娥”号月球探测卫星、“玉兔”号月球车到“天宫”号空间实验室、“天和”号空间站,再到“天问”号火星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我国航天事业浪漫而富有诗意的命名,大都源自华夏先民在上古时代对浩瀚星空的仰望与想象,可谓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先民早期的求索,指引着我们对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而现代科技的画笔,正在逐一将神话传说化作现实图景。

  (吴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年古镇摆起长街宴

  • 台风“麦德姆”在广东湛江登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