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芸香科植物在柑橘黄龙病传播中作用获揭示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非芸香科植物在柑橘黄龙病传播中作用获揭示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4-28 09: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环境昆虫研究中心卢慧林在研究员欧阳革成的指导下,以华南地区柑橘园中最为常见的杂草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形态特征相似的同科杂草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为材料,研究揭示非芸香科植物在柑橘黄龙病传播中的作用。最新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害虫管理科学》。

  柑橘黄龙病常导致橘园大面积毁灭,是柑橘产业最严重的威胁。其病原菌是韧皮部限制的革兰氏阴性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其媒介昆虫。柑橘木虱的繁殖力强,且具有高效传病性,在田间极低的虫口密度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病情,严控柑橘木虱是控制黄龙病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柑橘木虱的寄主范围限制于芸香科植物,目前对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监测和防控范围仅限于芸香科。

  研究人员在早期田间调查中发现,在非人工干扰情况下,柑橘木虱成虫会长期停留在橘园常见杂草龙葵(Solanum nigrum)上,并且在其上检测到了黄龙病菌。前期试验中也发现,在柑橘上喷施农药阿维菌素后,若无存在藿香蓟,柑橘木虱成虫死亡率为79.49%;若有藿香蓟存在,成虫死亡率仅为42.76%,两者差异极显著。

  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研究证实柑橘木虱成虫对不同种类杂草的选择性及在其上的存活期有显著差异,柑橘木虱成虫对藿香蓟和假臭草的选择比率分别为31.52%和16.22%;在平均温度35℃时,木虱成虫在藿香蓟上的存活期最长寿命为48d,假臭草上则仅为11d,在无食无水的情况下存活不到1d。虽然柑橘木虱成虫对藿香蓟和假臭草的选择性及在其上的存活期有显著差异,但携菌柑橘木虱成虫分别取食这两种杂草一周后,其携菌量在春季均没有减少,在秋季则显著上升了,由此推测黄龙病菌对柑橘木虱适应非芸香科的植物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并借此加剧传播和扩散。

  该研究表明,一些非芸香科植物会成为柑橘木虱躲避不良环境(如施药或柑橘病死等)和长距离迁移扩散途中的临时庇护所,从而影响对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准确监测和有效防控。这些研究成果是对黄龙病灾变机制的重要补充,可为完善和改进黄龙病防控体系、弥补防控漏洞提供重要指导;也为进一步研究柑橘木虱-黄龙病的寄主谱扩张风险及机制提供参考。(朱汉斌 尹姝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ps.6360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