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存在吗?
首页> 科普频道> 除谣记 > 正文

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存在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4-26 15: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存在吗

  医学专家:不存在这么神的“迷药” 不要相信 不要恐慌

  近日,广东广州和深圳两地有网友发帖称,怀疑在公共场所被推销香水的男子“下迷药”,引发全网关注。随后,广州和深圳两地警方相继辟谣称,该帖内容与事实不符,经实验室检验,该批香水、化妆品中未含麻醉剂等成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以往报道发现,关于“迷药”的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此类谣言帖往往点击量高、转发量大。

  那么,这种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真的存在吗?4月18日,有医学专家解读表示,不存在这么神的“迷药”。专家称,以吸入型麻醉药“七氟烷”为例,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同时需要患者戴上密封性非常好的面罩,并经过一定的药物起作用时间,才能起到麻醉的作用。专家同时分析,此类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是因为谣言的发布者可能希望借此信息吸引人眼球,利用了受众的恐慌心理。

  网友发帖称被推销香水者“下迷药”

  广深两地警方辟谣

  4月14日与4月15日,广州、深圳有女网友发布网帖称,自己在商场、奶茶店遭遇前来推销香水化妆品的男子,随后心跳加快、身体失去控制,怀疑被下“迷药”,一时间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4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区分局通报称,该帖内容与事实不符。警方称,现场推销人员郭某某(男,45岁)所推销香水系仿冒某名牌香水,经检验未含致幻剂、兴奋剂等常见毒品及常见安眠药成分;报警人毛发血液样本、尿液及所喝奶茶,经检验均未见麻醉成分;其他在场被推销女性,均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同日,广州市公安局也发布通报辟谣称,近日,广州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市内一些商圈发现有男子兜售化妆品,与网传的“不法分子假借售卖香水下迷药”事件相似。经调查,报警人及网民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不符,警方近期未接报过有受侵害事主的相关警情和案件。其中,4月15日14时30分许,天河警方根据群众报警,在正佳广场抓获一名涉嫌向路人兜售仿冒品牌香水及化妆品的男子范某(男,29岁,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经警方调查,范某供述其兜售的仿冒品牌香水、化妆品系从批发市场购买,并曾到市内多个商场进行随机兜售。经实验室检验,该批香水、化妆品中未含麻醉剂、致幻剂、兴奋剂、镇静剂等成分,同时技术人员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体侦查实验,未发现身体异常。经走访调查,未接报有声称被侵害或身体不适的事主。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4月16日,来自深圳警方的公开信息显示,“一闻就倒”的迷药不存在,但“一喝就晕”被“下药”的情况需警惕。

  “迷药”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

  此类网帖点击量高、转发量大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最先在网络上流传的名为《姐妹们注意啦!路上遇到卖香水化妆品的人,跑!》的帖子,首发在某女性用户居多的社交分享平台上。随后,该网帖被其他用户及自媒体大量转发。

  4月15日,一篇名为《迷药盯上了广深女孩》的文章,将前述网帖内容与其他女网友自述的留言内容拼凑在一起,撰写成文发布,在朋友圈及微信群里得到大量传播,该文章阅读量很快达到10万以上。

  多年来,此类“一闻就倒”的“迷药”谣言帖层出不穷,每每一经发出,就能收获巨大的点击量和转发量。

  早在2012年,有江苏南京网友发帖称,“江宁大学城有人用迷药袭击女大学生”,随后警方通报称,经向发帖人齐某了解及走访调查,实际情况系某对学生情侣吵架,双方发生拉扯搂抱,发帖人误以为是发生袭击。

  2013年,有网友发帖称,其在上海地铁遇到异味致身体不适,疑似遭遇“迷药”,随后该网帖被大量网友转发。最终,上海警方通报称,当日未接到此类报警。

  2017年,河南西峡县公安局接到某小学一位学生李某和其父母报案称,李某上学途中遭到坏人利用迷药迷倒实施绑架。派出所值班民警迅速带领该学生的家长一起到学校附近进行调查,没有发现该学生被绑架的迹象。第二天,在学校领导的追问下,李某这才道出了其因作业没有完成、不想去上学而编造出被人迷药绑架的虚假警情。

  2020年6月,一篇“网约车司机直播性侵”的视频也曾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据本报报道,一网约车司机以停车买水为由,将女乘客留在车内,并向车内喷“香水”。该男子自称所喷“香水”是迷药,与观众互动要求刷礼物,对被“迷晕”的女乘客实施“性侵”。2020年6月12日晚间,郑州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视频中的网约车司机与女乘客系夫妻关系,二人以盈利为目的,在男子名下的白色长安车内,通过男子手机上安装的某非法直播平台APP,以网约车司机迷奸女乘客为噱头,公开进行情色表演,吸引他人观看,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突破道德底线,扰乱社会治安秩序。

  解惑

  谣言发布者利用受众恐慌心理

  这种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真的存在吗?4月18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卿恩明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临床上没有这种让人一闻就倒、意识瞬间丧失的“迷药”。以吸入型麻醉药“七氟烷”为例,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同时需要患者戴上密封性非常好的面罩,并经过一定的药物起作用时间,才能起到麻醉的作用。

  “这种存在于武侠小说里面的‘迷药’,是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据我所知,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这么快的药。像吸入型麻醉药的话,吸入药物之后从呼吸道到肺里,再通过血液,最后到大脑里面,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全身麻醉,最快的(麻醉方式)是静脉注射。扎针从静脉一推,麻醉药进入血液,很快分布到大脑,就产生了大脑意识的丧失,进入了睡眠状况。也有小孩做手术是从肛门、直肠来注入(药物)的,通过直肠的吸收(起作用),但这个时间更慢、更长。”卿恩明说。

  “如果是出租车司机把乘客专门关在出租车里,再把一瓶麻醉药打开,怎么也得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发挥作用。一般人来说是做不到的。”卿恩明说。

  卿恩明分析,此类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是因为谣言的发布者可能希望借此信息吸引人眼球,谣言发布者利用了受众的恐慌心理。

  专家提醒,为了防止被“下药”,首先,不要喝陌生人递来的来历不明的饮料或者食物;其次,若遇到陌生人企图将未知物体或液体往身上触碰,要及时避开;对于网上“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信息,不要相信,不要恐慌。张夕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