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存在吗?
首页> 科普频道> 除谣记 > 正文

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存在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4-26 15: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存在吗

  医学专家:不存在这么神的“迷药” 不要相信 不要恐慌

  近日,广东广州和深圳两地有网友发帖称,怀疑在公共场所被推销香水的男子“下迷药”,引发全网关注。随后,广州和深圳两地警方相继辟谣称,该帖内容与事实不符,经实验室检验,该批香水、化妆品中未含麻醉剂等成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以往报道发现,关于“迷药”的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此类谣言帖往往点击量高、转发量大。

  那么,这种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真的存在吗?4月18日,有医学专家解读表示,不存在这么神的“迷药”。专家称,以吸入型麻醉药“七氟烷”为例,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同时需要患者戴上密封性非常好的面罩,并经过一定的药物起作用时间,才能起到麻醉的作用。专家同时分析,此类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是因为谣言的发布者可能希望借此信息吸引人眼球,利用了受众的恐慌心理。

  网友发帖称被推销香水者“下迷药”

  广深两地警方辟谣

  4月14日与4月15日,广州、深圳有女网友发布网帖称,自己在商场、奶茶店遭遇前来推销香水化妆品的男子,随后心跳加快、身体失去控制,怀疑被下“迷药”,一时间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4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区分局通报称,该帖内容与事实不符。警方称,现场推销人员郭某某(男,45岁)所推销香水系仿冒某名牌香水,经检验未含致幻剂、兴奋剂等常见毒品及常见安眠药成分;报警人毛发血液样本、尿液及所喝奶茶,经检验均未见麻醉成分;其他在场被推销女性,均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同日,广州市公安局也发布通报辟谣称,近日,广州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市内一些商圈发现有男子兜售化妆品,与网传的“不法分子假借售卖香水下迷药”事件相似。经调查,报警人及网民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不符,警方近期未接报过有受侵害事主的相关警情和案件。其中,4月15日14时30分许,天河警方根据群众报警,在正佳广场抓获一名涉嫌向路人兜售仿冒品牌香水及化妆品的男子范某(男,29岁,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经警方调查,范某供述其兜售的仿冒品牌香水、化妆品系从批发市场购买,并曾到市内多个商场进行随机兜售。经实验室检验,该批香水、化妆品中未含麻醉剂、致幻剂、兴奋剂、镇静剂等成分,同时技术人员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体侦查实验,未发现身体异常。经走访调查,未接报有声称被侵害或身体不适的事主。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4月16日,来自深圳警方的公开信息显示,“一闻就倒”的迷药不存在,但“一喝就晕”被“下药”的情况需警惕。

  “迷药”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

  此类网帖点击量高、转发量大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最先在网络上流传的名为《姐妹们注意啦!路上遇到卖香水化妆品的人,跑!》的帖子,首发在某女性用户居多的社交分享平台上。随后,该网帖被其他用户及自媒体大量转发。

  4月15日,一篇名为《迷药盯上了广深女孩》的文章,将前述网帖内容与其他女网友自述的留言内容拼凑在一起,撰写成文发布,在朋友圈及微信群里得到大量传播,该文章阅读量很快达到10万以上。

  多年来,此类“一闻就倒”的“迷药”谣言帖层出不穷,每每一经发出,就能收获巨大的点击量和转发量。

  早在2012年,有江苏南京网友发帖称,“江宁大学城有人用迷药袭击女大学生”,随后警方通报称,经向发帖人齐某了解及走访调查,实际情况系某对学生情侣吵架,双方发生拉扯搂抱,发帖人误以为是发生袭击。

  2013年,有网友发帖称,其在上海地铁遇到异味致身体不适,疑似遭遇“迷药”,随后该网帖被大量网友转发。最终,上海警方通报称,当日未接到此类报警。

  2017年,河南西峡县公安局接到某小学一位学生李某和其父母报案称,李某上学途中遭到坏人利用迷药迷倒实施绑架。派出所值班民警迅速带领该学生的家长一起到学校附近进行调查,没有发现该学生被绑架的迹象。第二天,在学校领导的追问下,李某这才道出了其因作业没有完成、不想去上学而编造出被人迷药绑架的虚假警情。

  2020年6月,一篇“网约车司机直播性侵”的视频也曾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据本报报道,一网约车司机以停车买水为由,将女乘客留在车内,并向车内喷“香水”。该男子自称所喷“香水”是迷药,与观众互动要求刷礼物,对被“迷晕”的女乘客实施“性侵”。2020年6月12日晚间,郑州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视频中的网约车司机与女乘客系夫妻关系,二人以盈利为目的,在男子名下的白色长安车内,通过男子手机上安装的某非法直播平台APP,以网约车司机迷奸女乘客为噱头,公开进行情色表演,吸引他人观看,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突破道德底线,扰乱社会治安秩序。

  解惑

  谣言发布者利用受众恐慌心理

  这种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真的存在吗?4月18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卿恩明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临床上没有这种让人一闻就倒、意识瞬间丧失的“迷药”。以吸入型麻醉药“七氟烷”为例,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同时需要患者戴上密封性非常好的面罩,并经过一定的药物起作用时间,才能起到麻醉的作用。

  “这种存在于武侠小说里面的‘迷药’,是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据我所知,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这么快的药。像吸入型麻醉药的话,吸入药物之后从呼吸道到肺里,再通过血液,最后到大脑里面,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全身麻醉,最快的(麻醉方式)是静脉注射。扎针从静脉一推,麻醉药进入血液,很快分布到大脑,就产生了大脑意识的丧失,进入了睡眠状况。也有小孩做手术是从肛门、直肠来注入(药物)的,通过直肠的吸收(起作用),但这个时间更慢、更长。”卿恩明说。

  “如果是出租车司机把乘客专门关在出租车里,再把一瓶麻醉药打开,怎么也得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发挥作用。一般人来说是做不到的。”卿恩明说。

  卿恩明分析,此类谣言多年来层出不穷,是因为谣言的发布者可能希望借此信息吸引人眼球,谣言发布者利用了受众的恐慌心理。

  专家提醒,为了防止被“下药”,首先,不要喝陌生人递来的来历不明的饮料或者食物;其次,若遇到陌生人企图将未知物体或液体往身上触碰,要及时避开;对于网上“一闻就倒、一捂就晕”的“迷药”信息,不要相信,不要恐慌。张夕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