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近五成癌症可防可控,这份防癌建议请收好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近五成癌症可防可控,这份防癌建议请收好

来源:新华网2021-04-20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年来,我国肿瘤患者总体标化生存率明显提升,但是受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部分癌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

  第27个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我国肿瘤防治领域多位权威专家了解到,造成我国部分肿瘤病种死亡率居高不下、发病率还在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患者未能早诊早治,导致“小病拖大、大病拖炸”。

  专家提醒,患癌的风险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如吸烟及二手烟、饮酒、不注意个人防护导致病毒感染、缺乏运动习惯等,防癌要从日常做起。

  病从口入,健康饮食很关键

  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团队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统计数据:我国有癌症新发病例392.9万,总死亡人数为233.8万,胃癌、食管癌、肝癌等癌症发病率有所下降,而生活方式西式化导致的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负担却持续增长。

  专家指出,我国发病首位的癌种,在男性中是肺癌,女性是乳腺癌,肺癌仍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来,传统癌症,如发病率高、预后差的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死亡率有所下降。其他一些癌症的死亡率仍在上升,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

  约30%左右的癌症发病与饮食有关——国家癌症中心近日发布的《家庭防癌指南》指出,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约45%的癌症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因此,可以说防癌的“钥匙”有时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赫捷强调,我国饮食多样,地域差异大,但从整体上来看普遍存在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的问题,因而增加了口咽癌、喉癌、食管癌、胃癌和肺癌等的发生风险。目前世界上公认比较健康的是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等为主的 “地中海膳食”,它能减少炎症反应,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防癌,就要远离“不良诱惑”和危险因素

  受访专家表示,癌症的发生受遗传基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但也有一些可控的因素被认为会大大降低患癌风险。研究发现,如吸烟与肺癌,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与胃癌,HPV感染与宫颈癌等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远离香烟等“不良诱惑”和其他危险因素,并且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的风险。

  吸烟是肺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显示,80%以上的肺癌患者有吸烟史。我国约有1/4的癌症引起的死亡与吸烟有关,控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癌措施。专家介绍,除了吸烟和二手烟之外,苯、甲醛、氡等装修材料污染,以及厨房油烟等,都是可诱发肺癌的危险因素,家庭烹饪时应全过程打开油烟机,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煸炒和油煎等烹饪方式。

  “我国仍是乙肝大国,而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发生肝癌的最主要因素,所有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八到九成都合并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建强说,各地饮食习惯、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如一些沿海地区长期食用潮湿、腌制的食物,容易含有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如果再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更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也是为数不多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的癌症。“HPV疫苗在开始性生活前接种效果最佳,青少年应作为重点人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毕蕙表示,二价、四价HPV疫苗获批适用于9至45岁女性,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至26岁女性,而目前门诊见到家长带女儿接种的还不多。此外,即使接种了疫苗,适龄人群也需重视定期进行宫颈筛查。

  筛查和早诊早治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癌手段

  “癌症发现早晚差别巨大,甚至可能就是生和死的差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毕晓峰介绍,与10年前相比,我国的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明显上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从2003至2005年的30.9%上升到2012至2015年的40.5%。这与近年来加强筛查和早诊早治、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新药的应用等都密不可分。

  毕晓峰说,特别是随着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公众健康观念和防癌意识不断加强,体检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都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基础。

  据悉,2012年,财政部和当时的卫生部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作为新增的国家重大医改专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已完成健康宣教和问卷调查482万余例,评估出五大类癌症高危人群211万例,筛查121万例,阳性病变共约11万例,通过检出阳性、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提升了患者生存率。

  据统计,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截至2020年4月已覆盖全国263个县市,共筛查280多万农村高危人群,发现患者55000多人,早诊率达到79.6%。专家说,近年来,实施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地区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未来10年内,该项目将覆盖所有农村地区,通过5G、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广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院诊疗能力,改变目前以中晚期肿瘤为主的局面。

  “很多公众从一开始的不重视、不理解,到从中受益、非常感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中心卫生院北分路卫生室负责人陶先兵介绍,小庙社区从2017年开始参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至今累计完成问卷近3800份,共筛查出几十名癌症患者,还有多名阳性病变者,除个别晚期患者外,其余均得到及时治疗。(新华社记者林苗苗、鲍晓菁 参与采写:侠克、陈席元)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