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青稞博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4-07 0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唉!产量能翻个筋斗该有多好!”打小,尼玛扎西就在做着这样一个梦。

  1966年,尼玛扎西出生在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扎塘镇杂玉村一户农家。村子海拔高,土壤贫瘠,只适合种青稞。可是,一年忙到头,一颗汗珠子摔八瓣,青稞亩产也就五六十公斤。

  为了梦想,17岁那年,尼玛扎西考入西北农学院,专修农学。再后来,他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个农学博士、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

  30多年过去了,在试验田里,他的梦一点一点实现了:培养出的16个青稞新品种,每个亩产都能达到二三百公斤。其中,“藏青2000”亩产超过了350公斤。人们亲切地称他“青稞博士”。

  可是,“青稞博士”发现,有了好种子,并不意味着就有好收成:许多农民由于不懂得科学种植,让丰收大打折扣!譬如,有的农户,没有在播种前“扎纽除草”,后茬品种出现混杂;还有的,出苗后没有合理追肥,颗粒瘪塌塌的……

  种好良种,首先要采取良法,而要掌握良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为此,尼玛扎西跑遍西藏28个粮食主产县。

  传播农业科技方面,他很有一套。他常说:“复杂技术要简易化。比如,一亩地要施50毫升农药,农民没有概念。你跟他讲,施‘两瓶盖’的农药,他就懂了。”为了手把手教会农民,他曾在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一蹲就是好几周。除了农民,农技人员、乡镇干部也是他的培养对象。他们是尼玛扎西办公室“推门就进”的常客……

  现在西藏青稞的平均亩产已超过300公斤。

  尼玛扎西又有了新的梦想:把冬青稞种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然而,目标还没完成,他却走了:2020年9月5日,这位“青稞博士”出差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在阿里逝世,终年55岁。

  今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首次颁发。20位获奖委员中,就有尼玛扎西。他的照片,是其中唯一一张黑白照。(袁泉 王俊岭 陈振凯)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