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星堆“上新”,开出了哪些惊喜?解开了哪些谜?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三星堆“上新”,开出了哪些惊喜?解开了哪些谜?

来源:央视新闻2021-03-24 10: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闻1+1丨三星堆“上新”,开出了哪些惊喜?解开了哪些谜?

  黄金面具、龟背形铜挂饰、鸟型金饰片、金箔……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祭祀坑,已经出土的重要文物,超过了500件。这次出土的文物,是否可以和30多年前出土的那些宝贝相媲美?时隔34年的又一次发掘,三星堆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奇?在3月22日的《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共同关注:三星堆“上新”,要解什么谜?

  三星堆34年后连拆六个“盲盒”,开出专家眼里哪些惊喜?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我觉得首先是在原来的一号、二号坑的旁边又发现了六个祭祀坑,本身就让人特别惊喜,此前觉得不太可能只有两个孤立的祭祀坑,一直在寻找,这次终于发现了。虽然发掘只刚刚正式进行两个月,有的坑还没有到文物层,但是已经有非常多的惊喜,尤其是有几个没有见过的器类种类,体量非常大。比如说“顶尊铜人像”,因为原来发现过类似小的,比如说15公分高,这次发现的是1.15米,而且规格和形质都比那个完全不一样,所以确实是会为我们解读古蜀文明提供全新的资料。

  1986年1、2号坑亮相,为何两次发掘间隔长达34年?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因为1号坑、2号坑在1986年发现之后,马上就建了一个平台,做展示和保护,把这几个坑压在下面了。实际到了2019年,又全面对这个区域进行钻探,3到6号坑才被发现。这34年并不是没有工作,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考古院一直对三星堆遗址展开工作,比如发现大型城址,发现高等级建筑,我们叫宫殿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中华文明探源。

  三星堆到底是不是“外星文明”?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没有“外星文明”这种可能。即使“青铜纵目面具”的“纵目”特别特别的夸张,也只是因为古人把它作为一个神了,所以并不能当成当时人们真实的长相。

  三星堆出土的面具、雕塑,不像蒙古人种,是来自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吗?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没有可能。因为实际上我们看那些小的人像基本上是一个小方脸,实际上现在四川人,就比较典型的一个四川人的长相,然后它的鼻子、它的眼睛是夸张了,所以不能把它作为当时人的真实的面相来思考。

  三星堆为什么出土那么多象牙?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确实是一个问题,起码是表明象牙对于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特别意义。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都有这个特色。但是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待于研究。

  三星堆曾经如此繁盛,为何突然消失?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是故意填埋?还是国灭了,被敌对势力掩埋?还是仓皇之间,遇到了洪水,而在撤退之前被填埋?比如有人猜测是不是有洪水?我曾跟当地发掘工作人员确认,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洪水痕迹,没有淤土,所以起码不是洪水造成。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三星堆繁盛一个时期之后,它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成都的金沙。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原来三星堆的年代很宽泛,是距今3600年到3100年,而金沙好像跟它还有距离;但是最新考古测年发现,两者之间是连带、紧密衔接的。所以,有一个衰落、然后兴起的过程。

  三星堆以后可现场观看文物修复?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目前看,不一定。但有的地方,结合发掘、科研、保护于一体的做法已经开始尝试,比如,已有如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现在就能够做到。将来,三星堆可能也会做到这样,大家通过外边能够直接看里面发掘的现场,且现在已经具备条件,而且有几个遗址现在已经在这样做了。

  如何说明中华文明一定是“多元”且“一体”的?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实际上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像、面具、神树,这是古蜀文明自己的特色;还有一些,青铜尊、青铜罍、包括琮,类似于夏商时期王朝,仪仗化的玉戈、玉璧等等,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原王朝系统的东西。还有是后期发明的牙璋,在三星堆后,甚至在香港、在越南北部都有发现。即使这些东西不太显眼,但有相当一部分是跟中原王朝有密切联系的。

  100分作为目标完成,今天走到了哪一步?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三星堆遗址发掘,我觉得今天走到了70分,因为这6个祭祀坑中,3号坑、4号坑、5号坑基本全面暴露,但是7、8号坑基本上还没有到出土文物的地方。而恰恰是8号坑,金属反应特别强烈、且面积最大,所以7号坑、8号坑是非常值得期待。(央视新闻)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 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