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撞击可能有大隐患 被方向盘撞到腹部后应警惕胰腺内伤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小撞击可能有大隐患 被方向盘撞到腹部后应警惕胰腺内伤

来源:光明网2021-03-02 18: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家住江苏无锡的邱先生终于自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出院,回想半个多月前一场意外车祸当中“小撞击”引发的“大隐患”,邱先生仍感到心有余悸。

  惊!车辆撞上隔离带,以为没事谁知胰腺断了

  邱先生回忆,1月30日晚10点左右,他像往常一样开车回家,由于车内开着暖气,与外界温差较大,眼镜一时之间起了雾。邱先生并未立即擦拭,“我想着一会儿雾气就会自动散了,没什么大事。”可谁知就这几分钟的功夫,邱先生没看清路,一不留神就撞上了路中央作隔离带的水泥墩。在水泥墩的巨大撞击下,方向盘重重撞到了邱先生的腹部,当即,他就感到剧烈疼痛。附近巡逻的交警立马拨打120,将邱先生紧急送往无锡当地医院。

  “我看表面并没有什么伤口,以为没有事,谁知却出了大事。”邱先生说,CT检查显示其胰腺周围出现了血肿,腹腔内有大量出血,疑似胰腺断裂!

  情况危急,邱先生被紧急送往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经胰腺中心奚春华副主任医师诊断,他被确诊为胰腺颈部横断伤——也就是胰管断裂,这意味着胰腺分泌的胰液外漏至腹腔,造成胰腺炎、腹腔感染与周围脏器腐蚀,如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致人死亡。

小撞击可能有大隐患 被方向盘撞到腹部后应警惕胰腺内伤

  稳!独创胰肠吻合术,10分钟解决预后难题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副主任医师奚春华介绍,这个患者为胰腺颈部III级损伤,按照传统处理方法,普遍采用“吸头去尾”的方式,犹如小龙虾的吃法(引自Timothy Fabian):即头部引流,尾部切除。“但对于此患者,切除胰体尾这种方案将切除一半以上的胰腺组织,严重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奚春华副主任医师表示,一方面会影响胰腺内分泌功能,术后患者需长期使用胰岛素;另一方面会造成外分泌功能受损,患者需长期服用胰酶替代制剂来确保营养吸收。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胰体,争取获得足够多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奚春华副主任医师与手术团队决定行胰腺头侧残端关闭,尾侧残端胰肠吻合的手术方式,类似于胰腺中段切除。“这种术式的选择是精准胰腺外科的体现,兼顾了外科手术的安全、有效、微创与经济性。术中胰肠吻合采用了我们胰腺中心苗毅教授世界首创、蒋奎荣教授发扬的导管对黏膜单层胰肠吻合,这种改良的胰肠吻合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吻合时间短,一般只需要6-10分钟,大大提高了吻合效率的同时,可有效保障胰肠吻合口的安全性。”奚春华副主任医师介绍,手术历时三小时,术后患者被转入胰腺中心ICU病房进一步积极治疗,“我们胰腺中心是国内首家以胰腺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的“实时一站式”胰腺中心,内部配备了重症医学、消化内镜、综合治疗等多学科,给予患者一站式、实时、全程的个体化治疗。在胰腺ICU的支撑下,患者术后恢复得非常好。”

小撞击可能有大隐患 被方向盘撞到腹部后应警惕胰腺内伤

  防!小撞击伤可能有大隐患,如有外伤应及时就医

  奚春华副主任医师介绍,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人体吸收的所有营养物质,都要靠胰腺分泌的酶来消化。如果胰腺破裂,胰腺消化液可能外溢,侵蚀邻近的器官组织,造成水肿、出血、坏死及感染等,极可能危及生命。“相比其他的腹部器官,胰腺位置深,前有肋弓后有脊椎的保护,看起来似乎不容易受伤。其实不然。由于缺乏缓冲,当力量很集中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意外。”奚春华举例,邱先生发生车祸时,方向盘在外力撞击下,直击患者腹部,此时前方是方向盘,后方是坚硬的脊柱,胰腺被挤压得没有任何移动空间,在强烈的对抗力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胰腺断裂。

  可怕的是,外力撞击造成的胰腺横断伤,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奚春华说:“胰腺损伤的患者,从表面上看可能是闭合伤,早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异样,甚至腹部表面连撞击痕迹都没有,这使得很多人遭受外伤撞击后,觉得没什么事就回家了,但其实在腹腔内部,胰腺可能已断裂了。”

  奚春华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如腹部受到外力猛烈撞击,引起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不能仅通过皮肤表面判断,必要时可行腹部增强CT排除胰腺损伤,以免贻误治疗。(何雨田 吴佳琪)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畅通煤炭运输保供应

  • 老街故事·抚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