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丽珠:“除了祖国,处处都不可为家”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张丽珠:“除了祖国,处处都不可为家”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1-22 09: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张丽珠 北医三院供图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也是我国生殖医学发展的里程碑。被称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对这个小生命记忆犹新,因为正是她的团队“缔造”了这个小生命。

  今年1月15日是张丽珠诞辰100周年。为此,张丽珠名家研究室、北医三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等机构邀请国内妇产科学界各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线上形式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怀念这位我国著名医学家、现代生殖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毅然回国探索新领域

  1921年1月15日,张丽珠出生于上海名门。其父张耀曾是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助手,民国初年曾出任司法总长;母亲赵汶,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大学。1944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张丽珠选择了妇产医学。

  抗战胜利后,张丽珠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学和局部解剖学,后又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妇科病理和妇科手术。

  由于所做的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属于前沿性课题,张丽珠在1949年受聘于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并于次年10月获得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文凭。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张丽珠毅然决定回国效力。“出国就是为了学本领,学成后就应该回来。除了祖国,处处都不可为家。”

  1958年北医三院建院之初,张丽珠白手起家创立妇产科,带领团队全身心倾注在妇产医学事业上,为无数忍受疾病折磨的女性撑起一片蓝天。

  上世纪70年代末,她带领北医三院妇产科率先开展女性激素测定,奠定了中国生殖内分泌的实验基础。她还最早将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GnRH-α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妇产科和生殖内分泌临床上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张丽珠备受鼓舞。随后,她带领团队开始自主研究“试管婴儿”关键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零的突破

  然而,彼时改革开放不久,我国医疗资源匮乏,技术力量不足。

  取卵用的引导穿刺针只有一根,用钝了去钟表店修;没有合适的容器,盛卵泡液的试管就放在保温杯里;没有现成的培养液,就自己配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来……

  “当时真是一穷二白,我们对人卵的认识也少得可怜。”谈到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张丽珠说,“下决心搞这个技术是因为接到很多患者的来信,诉说没有孩子的痛苦。”

  至今,北医三院保存的一份病历档案,清楚地记载了该婴儿的孕育过程:

  1987年6月24日,张丽珠在给一位有20年不孕病史的妇女做开腹手术的同时,吸取卵泡,获得4个成熟的卵子;然后,将这位妇女丈夫的精液进行两次清洗,加入培养液。待最活跃精子上游获得穿透卵子能力时,进行体外受精。

  6月25日,在显微镜下,张丽珠和研究团队惊喜地看见了受精卵的雄原核与雌原核。体外受精成功了!珍贵的4个受精卵分别被放入生长液中继续培养。

  6月26日,有的受精卵分裂为3~4个细胞,有的分裂为4~5个细胞,即已成胚胎。张丽珠用一根 “特制的塑料管”将胚胎植入该妇女子宫内。

  7月10日,该妇女出现早孕反应。

  8月3日,B超检查发现胎儿心脏搏动,新生命过程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攀登医学的高峰,不是一跃而上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张丽珠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较之其他国家,中国的生殖医学起步晚了10年,但经过30年不懈进取,ICSI试管婴儿、PGD试管婴儿、“三冻”试管婴儿相继在北医三院诞生。

  精神代代相传

  “时至今日,最难忘的,就是跟随张丽珠教授一起查房。耳提面命,她高屋建瓴的科学大局观、孜孜以求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我们这些儿孙辈的学生们受益终生。”回忆起当年参与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工作的情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医三院院长乔杰说,张丽珠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北医三院教授陈贵安作为恢复高考后张丽珠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她与恩师朝夕相处三十八载,追忆往事仍历历在目,她清晰地记得老师答疑解惑时的严谨、面对急诊患者时的当机立断以及妇产科内分泌实验室的艰苦创建……“我非常幸运,张大夫是我的恩师,她一心为患者,多年的临床积淀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使她可以更好地帮到患者,这些言传身教使我受益终生。”

  “我来自甘肃偏僻农村,对科研工作一无所知,张大夫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具有科学思维、对妇产科内分泌有较深刻认识的合格的医生,我从心里感激她。”“老师对患者的大爱、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求索的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科研中精益求精的态度都激励着我们。”在视频里,张丽珠的学生、学生的学生们表达对恩师的怀念。

  此次活动上,张丽珠的女儿通过视频,代表家人对以学术活动的形式缅怀母亲诞辰百年表示肯定和感谢,希望以父母名义在北京大学设立的“北京大学唐有祺—张丽珠奖学基金”,支持和引领北大优秀学子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再创佳绩。

  “目前,国际上能开展的辅助生殖先进技术,我们中心都能够开展。”乔杰表示。(张思玮)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