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同步实施,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同步实施,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01-15 09: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核心阅读

  大江大河的生态治理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百姓生活更加美好的期待。近年来,黄河兰州段不断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同步实施;吕梁山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好水土保持的同时发展沿黄经济;长江江苏常熟段坚持生态修复,沙洲半岛变为江中绿岛……各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岸线环境治理,河岸生态明显改善。

  甘肃兰州,黄河穿城,浩荡东去。昔日废弃的黄河兰铁泵站泵房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500多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在观景台上,两座古朴雅致的观景亭,与黄河风情线融为一体。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李永康,上班途中都会看到黄河沿线景观。他说:“如今黄河堤坝坚固,岸边绿树成荫,更美更安全。”

  治理河道固水土

  黄河兰州段全长150.7公里,其中城区段河道长47.5公里。历史上,黄河洪水曾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2015年,兰州市全面启动了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的建设。“按照工程标准,兰州城区段的设防标准达到了‘百年一遇’,能够应对每秒6500立方米的洪峰;农防段标准为‘十年一遇’,可以应对每秒5640立方米的洪峰。”兰州市黄河河道站站长郭德军说,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总投资16.8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13.79公里堤防和21.15公里护坡及护岸,维修加固堤防41.31公里、护岸3.25公里。

  “为了使沿岸河堤更加坚固,工程采取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郭德军指着黄河北岸河防工程说。2018年到2020年,兰州黄河段流量连续3年在每秒3700立方米左右,堤岸安然无恙。“以前的城区护堤大多是石块加混凝土,易发生冻胀、出现裂缝,现在采用板梁结构等工艺后,河堤坚固度大幅提升。”郭德军说,“兰州今后平安度汛有了更好保障。”

  在加固河防、治理河道的过程中,兰州将生态治理融入其中。“以前,河滩岸坎这些地方都是沙土。洪水过后,岸坎便不复存在,河道也往往会发生改变。”郭德军说,如今,过去的河滩岸坎,已被一块块水泥网格结构的生态预制块替代,通过下面铺设的加筋麦克垫,牢固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河防工程中,施工人员向网格内撒入草籽。水草根系发达,相互交织,与预制块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增强了护岸的强度,一方面有效防止了河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兰州城区段全线都采用类似的生态预制块结构。”郭德军说,农村段则将合金材质的格宾网与块石结合,随坡就势,大幅提升了护岸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从2013年开始,兰州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累计完成包括黄河河道在内的262公里的河洪道整治,生活污水直排口截污纳管,黄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通过几年的保护治理,黄河兰州段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防洪体系日趋完善,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得到了很好实施。”郭德军说,保护治理既满足了防洪治患要求,也满足了群众亲水赏景的需要。

  保护利用助增收

  山西保德县,背靠吕梁山,县境内黄河干流流程63公里,流经3乡3镇。

  走进黄河岸边的生态园,目之所及是一片果树苗,采摘园里种有杏树、海红果、红枣等9个树种。往里走是河滩休闲区,河堤上种着两排杨树,黄河水与绿色生态园相映成趣。

  然而,两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这一片都是工棚、库房、住宅等,河道也没有现在宽。”保德县水利局副局长白嗣清说。曾经,滩涂无序围河造地、河道非法采砂、河滩乱建乱堆等开发活动对当地黄河沿岸生态造成了破坏。保德县痛定思痛,拆除违建、拆除围堤、清理土方……经过整治,黄河岸边大变样。

  去年,保德县建起了观光采摘园,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抚育管护两年,等待项目成熟后,就交给农户自主经营。”白嗣清介绍。保德县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两手抓,大力发展沿黄经济。各种树种在给黄河沿岸增添绿色的同时,也发展成群众增收的产业。目前,保德县红枣种植面积7万余亩,年产量近4000万斤,带动全县枣农人均增收3000余元。

  在同处吕梁山区的岢岚县,水土保持与黄河生态保护密切相关。穿过河滩,蜿蜒而上,行车两小时后来到县城25公里外的中寨沟流域红崖湾片区。站在山顶远眺,柠条、仁用杏、油松等错落有致。

  “山上主要是沙壤土,质地松软,曾经是一下雨泥沙全都被冲进河里,最后流入黄河。”岢岚县水利局主任科员亢志洁说。

  2012年,岢岚县启动中寨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引进企业以一次性流转方式承包中寨沟小流域39平方公里的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涵盖森林保护、生态农业、特色养殖等功能的绿色生态园。目前,已完成荒山绿化造林3.9万亩、河道荒坡护坝2.1公里。工程为100多户村民提供植树、养殖、工程建设等务工机会,每户年增收4000余元。

  贫瘠沙地建绿洲

  在长江江苏常熟段,有一个由泥沙冲积而成的沙洲半岛,人称“铁黄沙”。过去,这里荒凉萧瑟,黄沙漫天。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陆林祥说,以前,这里风一吹,眼睛都睁不开。

  20多年前,为了改造贫瘠的铁黄沙,陆林祥带着十几个人,用小船装了8000多棵树苗登上这片滩涂地。没想到,由于土地沙化太严重,最后只有几棵小树苗存活下来。此后,很少有人再提改造铁黄沙。

  2017年,常熟市明确沿江生态经济圈的规划,改变铁黄沙的发展定位,提出建设以铁黄沙、长江岸线和水域为主的生态经济圈,把铁黄沙打造成长江生态岛。

  “如果工业化开发铁黄沙,一定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回过头来治理,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建成江中绿岛后,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和形象,还能为高质量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说。

  要让铁黄沙变身,首先就得让这里的土质得到改善。很快,紧张的工程建设在铁黄沙全面开展。在平整全岛地面的同时,大量泥土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岛上,随后种上了成片的油菜花、紫云英等生态作物。花期过后,植物被翻耕入土作为养料。几年来,随着土质的不断改善,曾经荒芜的铁黄沙变得生机盎然。

  成片的向日葵,随风摇曳的芦苇荡……如今的铁黄沙,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广阔绿洲。站在这个长江之滨的小岛上,放眼望去,树木成林。岛内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达7000多亩,铁黄沙沿堤防种植的绿化林带有50到80米宽,池杉、落羽杉、黄山栾树、女贞、夹竹桃、红叶石楠球等植物争奇斗艳。

  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铁黄沙岛内既有长江鱼类繁衍回流的通道,也有专门设立的候鸟保护区。当年的不毛之地,成为长江上的一颗明珠。(王锦涛 付明丽 王伟健)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