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涨知识!你爱喝的“益生菌”原来还能这样用!
首页> 科普频道> 光明动科普 > 正文

涨知识!你爱喝的“益生菌”原来还能这样用!

来源:光明网2020-12-29 0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益生菌已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大众所熟知的是作为膳食补充品、调节肠道菌群等,但实际上益生菌可远不止这些功效,到底益生菌有哪些作用?随光明网记者一同走上街头,看看老百姓是如何说的?带着问题,采访到美大益生菌研究院院长刘军发。

  【本期专家】

涨知识!你爱喝的“益生菌”原来还能这样用!

  刘军发 博士

  现任美大益生菌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动物病原菌的研发,研究领域分别涉及猪、鸭和鸡的病原菌和支原体等。2014年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2018年获广东省人才优粤卡。

  【精彩内容】

  Q:你知道益生菌吗?

  A:不出所料,益生菌在促进肠胃消化方面被大众所认知并接受。

  平时,大家接触到的益生菌口服较多,服用一定的数量后能够帮助我们改善肠道功能,对人能够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这就叫做益生菌。现在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比较多,例如:固体饮料、宠物使用等等,当然还有一部分正在开发的糖尿病或者是帕金森症使用的,还有一些像清洁类,在医院里面都可以允许许可食用的一些益生菌产品。总而言之,益生菌现在基本上涉及到了我们的每行每业。

涨知识!你爱喝的“益生菌”原来还能这样用!

涨知识!你爱喝的“益生菌”原来还能这样用!

  Q:你使用过益生菌外用产品吗?

  A:在接受采访的群众中,均对益生菌外用感到疑惑,但表示在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愿意尝试使用。

  专家解释到,益生菌其实也不光是服用的,在1984年已经开始把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或者是巨大芽孢杆菌,这样的益生菌是应用到环境里面,来降解油污。益生菌在自身生长的过程中会合成和分泌很多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酶,前者如糖脂类、脂肽类、脂肪酸等;后者如脂肪酶、淀粉酶等,可逐步分解有害微生物的被膜,彻底瓦解有害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建立以益生菌为优势菌群的微生物区系,长久抑制病原菌。这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酶类的能够帮助我们清洁周围的环境,而且在清洁完之后,会在环境中留下一定的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还会持续的发挥它的清洁作用。

涨知识!你爱喝的“益生菌”原来还能这样用!

涨知识!你爱喝的“益生菌”原来还能这样用!

  出品:光明网

  监制:战钊 宋雅娟

  策划:赵清建 张梦凡

  记者:张梦凡

  公益支持:美大健康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