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如果科幻片拍成《上海堡垒》这样,那还是果断拒绝吧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影视 > 正文

如果科幻片拍成《上海堡垒》这样,那还是果断拒绝吧

来源:澎湃新闻2019-08-12 13: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注意:本文有剧透

  2019年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引爆春节档,尤其是《流浪地球》的硬科幻属性,更是填补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只是,《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二步该怎么迈?

  8月9日起全国公映的《上海堡垒》成为一次检验。电影由滕华涛执导,鹿晗、舒淇领衔主演。事实上,《流浪地球》与《上海堡垒》均立项于2015年,一个上半年,一个下半年,是中国科幻电影同一时间不同面向的尝试。

  《上海堡垒》海报

  《上海堡垒》改编自江南的同名小说,小说发表于2006年,当时江南年仅29岁。小说的主体情节是言情,只不过它套上了一个科幻的大背景。影版并没有做太多根本性的改动,电影讲述的是,人类从外太空带回了永生超级能源“仙藤”,这个超级能源引来了外星人的入侵。“长达900公里,是月球直径的四分之一”的外星母舰横亘上空,突袭地球。全世界范围内多个城市遭受重创,上海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后希望。

  利用“仙藤”的能量,上海上空笼罩的“泡防御”能有效抵御“捕食者”(外星人)的入侵,让上海成为一座暂时安全的堡垒。同时,上海举全城之力制作了“上海大炮”,集中“仙藤”的全部能量供给,把防御压缩到最低限度,准备拼死一搏。在这个末日战场中,新锐军人江洋(鹿晗饰)带领灰鹰小队正面迎战“捕食者”,而他暗恋的指挥官林澜(舒淇 饰)则坚守在“仙藤基地”指挥战斗并保护力量的根基……

  鹿晗饰演江洋

  《上海堡垒》能顺利迈出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二步吗?

  科幻设置不新鲜,本土化是卖点

  要评判《上海堡垒》,首先得弄明白,在科幻电影序列里,它的科幻设定是否具有独创性。

  2018年,AMC播出的科幻小说历史纪录剧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小说轶事》将科幻电影分为6大大类:

  一类是“外星生物”,想象外星人的形象,想象与它们的交流,以及忧虑于它们的入侵,比如《第三类接触》(1977)、《ET》(1982)、《降临》(2016);

  一类是“外太空”,聚焦于外太空旅行,比如《2001太空漫游》(1968)、《阿凡达》(2009)、《地心引力》(2013);

  一类是“怪物”,怪物代表着人类的恐惧,比如《异形》(1979)、《侏罗纪公园》(1993)、《哥斯拉》(1998)、《生化危机》(2002);

  一类是“黑暗未来”,包括世界末日和反乌托邦社会,比如《银翼杀手》(1982)、《后天》(2004)、《雪国列车》(2013)、《饥饿游戏》(2012);

  一类是“智能机器”,当智能机器比人更智慧时人类何为,比如《终结者》(1984)、《机器人瓦力》(2008)、《她》(2013);

  最后一类是“时间旅行”,比如《回到未来》(1985)、《环形使者》(2012)、《星际穿越》(2014)。

  划分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方便归类。像《异形》是外太空的外星生物,同时也是怪物,《银翼杀手》是黑暗未来,里头也有智能机器。而《上海堡垒》既关乎外星怪物,它也构筑了一个“末日战场”般的黑暗未来。

  《上海堡垒》的这一设置并不算新鲜,与《独立日》接近。《独立日》也是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进入地球轨道,并释放了三十多个小型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停留在世界几大城市上空,造成人们的恐慌。只不过,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是美国人。

  上图是《上海堡垒》中的外星母舰开启后的样子,下图是《独立日》中的外星母舰开启后的样子

  显然,跟《流浪地球》一对比,《上海堡垒》的科幻想象就太弱了。它之于中国观众的主要卖点,可能就在于它的本土化了。《上海堡垒》是极少数的放在宇宙背景下,以中国为主要阵地,以中国人为核心,讲中国故事的科幻片。绝大多数好莱坞科幻片,都由美国来扮演救世主,所有的国家都听从于美国政府的部署与指令,整个救援行动都是以美国政府为主导。这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全球观众对美国的认知,在愈发注重文化软实力的今天,这其实也是一种话语权的垄断。

  电影中出现的一些上海的标志性地标

  虽然这些年来,许多科幻片都来上海取景,比如《环形使者》《她》《降临》,但《上海堡垒》则完全以上海为主阵地,多个上海标志性的地标都在电影中出现了;电影也延续了好莱坞大片中“英雄拯救世界”的情结,但这一回,上海成了最后的堡垒,所有人的性命都寄托在中国人身上。

  灾难片的底子

  外星人入侵+末日战场,《上海堡垒》的本质是科幻灾难片。在评介《烈火英雄》时,笔者曾谈及了灾难片的审美机制,在科幻灾难片里同样是成立的。

  一个是特效。科幻电影对电影工业水准要求极高,无论是外太空、外星人、宇宙飞船还是与外星人的战争,都需要借助特效,特效的水平,直接影响了想象力的呈现和视觉效果,影响了故事的可信度。国产科幻刚刚开始萌芽的时候,视效水平是阻碍其整体质感的第一道难关。

  与《流浪地球》一样,《上海堡垒》的特效虽然与好莱坞还有明显的差距,但至少是合格的。据官方放出的宣传,为了更真实地呈现原著中的上海战场,剧组专门搭建了15500平方米的宏大实景;后期共动用了1600多个特效镜头,占全片总镜头数量的90%。电影中的外星母舰、无人机与“捕食者”大战、“上海大炮”、上海陆沉等特效,整体上说逼真、震撼。

  城市毁灭的视觉效果

  另外一个是,“末日战场”背景下,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电影通过几个人物的牺牲来渲染。比如“捕食者”进入控制中心,妄图拷贝总控制室计算机硬盘上的资料,如果它得逞,整个防御计划就将不保;为了阻止“捕食者”实施计划,指挥官潘翰田(王森饰)选择炸毁整个数据中心,毁灭所有数据(其他数据中心有备份),毁灭了“捕食者”,也毁灭了自己。而潘翰田的暗恋对象路依依(孙嘉灵饰)为了抵御“捕食者”侵犯另一控制中心,同样选择牺牲自我、同归于尽。

  潘翰田牺牲

  在“上海大炮”的最后一次反击中(一旦挫败,人类将彻底毁于一旦),由于“上海大炮”受损严重,无法瞄准外星母舰,只能以肉身去当靶子。指挥官曾煜(王宫良饰)以自身为诱饵,引开其他捕食者,江洋则开着战机当靶子,高喊“向我开炮”。

  如果说《上海堡垒》科幻的本土化值一颗星,那么灾难中英雄气概的凸显,也值得一星。

  灾难式的科幻水准

  不过,科幻灾难片比一般灾难片还多了科幻的维度。并且,科幻才是最核心的维度,科幻是否自洽最终决定一部科幻片成败。

  《上海堡垒》科幻水准如何?这得先从科幻电影最基本的素养谈起。

  科幻片,就是科学+幻想,它本质上是幻想片。但跟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玄幻、奇幻不同,科幻瞄准的是未来,凸显的是科学精神与逻辑推理,向人们展现了一种未来可能的世界图景。

  因此,科幻作家赫伯特·W.弗兰克如此定义科幻片:“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但原则上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像《独立日》中外星人入侵地球,《黑客帝国》AI技术疯狂发展并控制人类,《星际穿越》地球已不再宜居,《流浪地球》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等,这些虽然远远超乎了现有的技术水平,但未来的确可能发生。

  而根据侧重点的不同,科幻又可粗略划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像刘慈欣就是典型的硬科幻代表,他一再强调,他的科幻小说的目的就是科幻本身。这里科幻虽不等同于科学,但它又与科学一脉相承,它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很大程度上遵守现有的科学定律,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断。

  软科幻则相对硬科幻而言,它虽也以科幻做背景,但主要思考科学技术极度发展的荒诞后果,探讨科幻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聚焦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价值层面,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疯狂的外星人》就是比较典型的软科幻作品。

  当然,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很多优秀的硬科幻作品也诉诸于丰富的人文思考,比如《地心引力》《星际穿越》,之所以这样划分,更主要的是凸显科幻的包容性。尤其对于当下正起步的中国科幻电影而言,这种包容性更是一种必须。

  舒淇饰演指挥官林澜

  因此,有人批评《上海堡垒》中爱情线铺垫得太多,是打着科幻片的幌子拍爱情片,好像科幻片里不能有过多的爱情、友情、亲情。并不是这样的。科幻片是否成立,不在于科幻的比重得多大,不在于软或硬,而在于其是否有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它的科学幻想是否逻辑自洽。就比如《疯狂外星人》,科幻比例虽不多(外星人附体),但它有最基本的科学精神,比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最后唤醒了猴子的本体意识。

  遗憾的是,《上海堡垒》里的科幻想象,可以说是灾难级别的。

  “仙藤”的设定是小说中没有的,电影版想把外星人的攻击合理化了,于是自作聪明地想出了争夺永生能源“仙藤”的由头。但观众随之就有多个疑问:“仙藤”是人类从外太空找来的,人类找得到,能力比人类强得多的“捕食者”找不到?非得毁灭人类才能得到“仙藤”?

  电影中对于“泡防御”功能的说明也有自相矛盾之处。第一次“捕食者”大规模入侵时,是因为人类中了它们的计谋,它们趁着指挥员调动能量修复漏洞,防御网其他地方处于薄弱时,发起攻击。这给观众的感觉是,“泡防御”挺脆弱的,每次修复都有被攻击的风险。但最后的一次的大战前,“泡防御”出现了三个漏洞,指挥员三下五除二就修复完毕了。所以,“泡防御”修复难度到底大还是小?修复对于能量的消耗如何?电影语焉不详,不明所以。

  再如电影中江洋与林澜的爱情,通过一条迟到五年的短信体现。小说中之所以用短信,是因为江南写作那个年代是短信的年代。可《上海堡垒》设定在未来,电影中的许多技术都是超未来的,路依依拿的一个手机是全屏透明状的,但偏偏江洋依旧拿着老人机款式的手机,用短信聊天。可信度在哪里?

  都未来了,谈恋爱还是用短信?

  电影中类似的BUG比比皆是,说它是科幻,它恰恰在多个地方违背科学、常识与逻辑。《上海堡垒》的科幻逻辑,与《机器之血》《逆时营救》《不可思异》等属于同一水准,糟糕、低幼、不忍直视。

  不禁想起江晓原教授提出的选择科幻电影的七个理由:想象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建立对科学家群体的警惕意识;思考科学技术极度发展的荒诞后果;展望科学技术极度应用之下的伦理困境;围观科幻独有故事情境对人性的严刑逼供;欣赏人类脱离现实羁绊所能想象出来的奇异景观。

  而除了特效构筑的一点奇异景观外,《上海堡垒》其他真是一点不占。电影的科幻水准,零星。

  灾难式的节奏与表演

  导演滕华涛既有电视剧执导经验,也曾执导过电影,按理说,他对于电视剧与电影的一些技术差别应该比谁都熟悉。但《上海堡垒》特效镜头以外,从镜头、节奏、表演到配音,都是三流电视剧级别的,当它们被呈现在大银幕时,尤其是笔者观看的imax场次,缺陷就更明显了,愈发凸显出其灾难性。

  大量的镜头都没什么讲究,特写+中景,无趣无聊,好像就是随便架起摄像机就拍。节奏也是网大级别的,一些场景拖沓到令人怀疑,为什么要把这样的废戏放进去?像有一处是将军带着林澜到“仙藤基地”,有很大一段就是拍着他俩坐着车到达基地,配乐在耳边轰隆轰隆地响,但这一段车程的价值在哪?更不要提江洋与他几个小伙伴的日常聊天、饮酒、逗趣,尬出天际。

  鹿晗的表演,或许会成为他公布恋情后的又一个事业滑坡点,他生涩、稚嫩、完全悬浮于表的演技,很可能断送他的大银幕前程,除了他的粉丝,有多少观众看了《上海堡垒》后,还会对他的演技有信赖感?对比之下,真觉得《流浪地球》选角太好。在流量明星遭到口碑反噬的背景下,与其花大价钱请他们,真还不如请片酬便宜、演技合格的新人演员,把钱花在刀刃上。

  请好好磨练演技吧!

  演员表演不佳,得怪编剧没有写好角色,导演未能成功调教,也得怪全片出戏的配音。电视剧采用配音,勉强还能接受,你一部大银幕电影,任何瑕疵都会放到最大,使用配音了,还让台词和嘴巴对不上,该说片方自信还是说它们太应付了?

  《上海堡垒》宣传时一直说电影筹备了六年。如果真是精心准备了六年,却交出了这样的作品,只能证明:主创者要么不用心,要么他们的能力根本驾驭不了科幻电影。《上海堡垒》最多只能是两颗星的作品。这并非观众苛刻。正在起步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确需要鼓励,但如果科幻电影拍成《上海堡垒》这样,那还是果断拒绝吧,因为这是弯路错路。(曾于里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