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市两癌筛查宣传
2019-07-17 12:39 来源:北京市计划生育网络宣教馆 

  宫颈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是威胁广大女性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国际癌症协会调查显示,每8位西方妇女就有1位遭受乳腺癌的威胁,全世界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2万。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每年新发病例26万人,宫颈癌新发病例近13万,每年有2-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我市乳腺癌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宫颈癌位居第十位,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以政府为主导、有组织、有规律地对适龄妇女进行筛查,对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浸润癌进行规范化的早诊早治,是防治两癌的有效手段。

  一、筛查意义

  北京市开展妇女多发病防治工作已有五十年历史,自1958年开始实施,60年代全市开展了以防治宫颈癌为主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80年代将乳腺癌的筛查纳入普查内容。2008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两癌免费筛查试点工作,2009年全市全面推开,乳腺筛查方法以乳腺超声为主,宫颈癌筛查主要采用宫颈细胞学方法。2011年形成每两年一个周期的长效机制,筛查年龄确定为35-64岁,将阴道镜、宫颈组织病理检查、乳腺X线摄影检查也纳入免费筛查范畴。2008年至2016年,北京市228万人次妇女接受两癌筛查,筛查平均覆盖率20-30%,检出宫颈癌前病变3948例,宫颈癌264例,乳腺癌及癌前病变1262例,宫颈癌及乳腺癌早诊率分别为95%、7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两癌筛查不仅发现和治疗少数癌症患者,更重要的是发现大量癌前病变患者。由于癌前病变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很难主动发现,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得广大妇女,特别是很多低收入、无业妇女的癌前病变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有效减少癌症发生。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克服妇女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等具体困难,针对辖区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保健机构同心协力,采取有力措施,按时限完成预定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两癌筛查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筛查覆盖率低、与原有长效节育户籍已婚育龄群众免费健康体检项目重叠等问题,针对暴露问题展开调查及研究,并组织专家研讨提出相应建议,重新修改现有筛查方案,优化筛查流程,整合筛查项目,以期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筛查工作,提高两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两癌发病及死亡率,提升广大妇女健康水平。

  二、筛查内容

  北京市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和长效节育户籍已婚育龄群众免费健康体检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筛查对象及周期

  北京市户籍35-64岁适龄妇女每三年接受一次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北京市户籍49岁以下育龄妇女,采取宫内节育器具、输精管结扎、输卵管结扎、皮下埋植、注射避孕针等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群众,结合两癌筛查进行免费长效体检,其中两癌相关检查内容按照两癌筛查统一管理。

  (二)筛查项目

  宫颈癌筛查: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及阴道分泌物干湿片显微镜检查/革兰氏染色检查,检查滴虫、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阴道清洁度)、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宫颈细胞学结果TBS 报告为低度病变及以上者;宫颈细胞学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且高危型HPV阳性;高危型HPV检测16/18亚型阳性;临床症状或体征可疑宫颈病变、宫颈癌等可转诊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者或筛查结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不相符合不能除外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筛查:乳腺临床检查、乳腺彩超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临床检查可疑病例、乳腺彩超检查 BI-RADS 分级0级以及3级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级4级和5级、X线检查BI-RADS分级4级和5级者直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长效体检:一般项目及常规化验检查:血压、体重、身高、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验:肝功、血脂、血糖、肾功检查。B超:盆腔B超及肝胆肾B超检查。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项目。男性检查:一般项目检查、常规化验、生化检验、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前列腺指诊及超声检查。

  (三)筛查机构

  承担筛查及诊断的医疗机构须符合“《北京市乳腺癌筛查技术手册》、《北京市宫颈癌筛查技术手册》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北京市户籍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管理手册》”的要求,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两癌筛查和长效体检机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认合格后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各区筛查及诊断机构名单可查询12320。

  三、注意事项

  适龄人群按照通知的时间,携带二代身份证和户口簿到指定筛查机构,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健康教育,采集相关信息,进行筛查。如筛查结果异常,筛查机构开具三联卡或转诊单,可以到所在区的两癌筛查诊断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视检查结果,遵医嘱进行随访和治疗。筛查只是初步检查,不是最后的诊断。

  筛查前需要注意到一些细节,才能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一)接受妇科检查前的48小时,不要有性生活,避免阴道冲洗,否则不能真实反映子宫颈的情况。

  (二)正在做妇科阴道上药治疗的妇女,应在至少停药2天后再去接受检查。

  (三)月经期不宜做妇科检查。

  (四)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绝经后出血,必须进行检查的,医生在严格消毒后再进行检查。

  (五)检查当日清晨排空大便,检查前10分钟排空小便。

  (六)尚无性行为的妇女原则上不做子宫颈癌筛查,不做妇科内诊,请提前告知医生。

  (七)乳腺癌筛查时间最好选择在月经周期的9-11天,这个期间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绝经妇女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筛查。

  (八)长效体检人员检查之前需空腹。

  四、知识宣传

  1、为什么说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严重疾病?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发生在子宫颈部位(子宫开口处)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特有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子宫颈癌的威力不容小觑,女性一旦罹患子宫颈癌,其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将受到严重威胁。

  需要引起女性重视的是子宫颈癌早期多无明显临床表现,也就是说,即使子宫颈部位已经有癌变产生,女性自身将毫无察觉,当疾病继续恶化进展,出现不适或不太正常的状况时,可能已经到了子宫颈癌晚期,此时再进行治疗,效果很不好,预后通常也不太理想。

  女性子宫颈癌的好发年龄多在生育期,很多病人在35-55岁被诊断出子宫颈癌。女性此时多在家庭或社会上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家庭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在职场是骨干,或者身居工作要职,也正是为家庭和社会贡献最大的时期。在此年龄阶段出现健康危机,高额的医疗费用、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将严重影响家庭和谐、稳定及社会工作。同时,由于子宫颈癌发病部位特殊,子宫口部位发生病变将可能影响正常妊娠,因此,子宫颈癌不仅影响女性自身,也会对家庭延续产生不良影响。

  虽然子宫颈癌可以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预防,比如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免疫接种及筛查。但有些女性缺乏子宫颈癌防治的基本知识,或边远地区资源缺乏无法获得医疗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子宫颈癌防治进程,为广大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2、子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高危人群指具有一些危险性高的特征人群的组合。根据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指致病性强的HPV型别)及其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可以得出子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1)性生活活跃的女性;(2)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女性;(3)个人卫生习惯不佳的女性;(4)免疫力低下、免疫抑制的女性;(5)有子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6)有子宫颈病变史的女性;(7)其他:如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及多孕产次的女性等。

  这里要讲一下关于子宫颈癌的故事,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首次描述了子宫颈癌,但是直到1842年意大利医生观察到在修女中患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却很少发现患子宫颈癌。而子宫颈癌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则是常见疾病,猜测可能是性接触导致子宫颈癌高发。1950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医生们在为修女提供妇科服务时,确认了意大利医生发现的结果,即在修女中从未见过子宫颈癌。从此人们认识到性生活早、性伴侣多、性活跃的女性是子宫颈癌高发人群。

  3、引起子宫颈糜烂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子宫颈糜烂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1)受激素水平高或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或炎性损伤,使子宫颈管外口呈现红色颗粒状或糜烂状态,容易与子宫颈糜烂混淆。(2)雌激素水平减少时,柱状上皮可回缩修复,原来外移的柱状上皮可以变为鳞状上皮。移行带上皮修复过程可反复出现,此处细胞受到反复刺激可增生活跃发生变异,亦呈现子宫颈糜烂状态。(3)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子宫颈,也是发生子宫颈糜烂的原因。(4)受损伤的子宫颈由于不良性行为及卫生习惯易致使病原菌侵入子宫颈而引起感染,出现炎性糜烂。(5)当子宫颈外口处表面的鳞状上皮因炎症而丧失,被子宫颈的柱状上皮覆盖,也会使这部位的组织呈现糜烂表现。

  尽管生理性的子宫颈糜烂和炎性糜烂可以恢复,但是当性生活、分娩、人工流产等手术出现子宫颈微小损伤,人乳头瘤病毒入侵成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继而出现细胞向恶性变化,有可能进展为癌,因此,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需要定期参加子宫颈癌筛查。

  4、子宫颈糜烂容易变成子宫颈癌吗?

  很多妇女会担忧子宫颈糜烂会变成子宫颈癌。其实,子宫颈糜烂作为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生率比较高,既往认为子宫颈糜烂是子宫颈发生了炎症,属于慢性子宫颈炎,错误地认为子宫颈糜烂就会变成子宫颈癌或大大增加子宫颈癌的发生。其实,子宫颈糜烂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子宫颈在雌激素影响下子宫颈上皮的一种正常生理变化或可能慢性子宫颈炎症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并不一定发生癌症。大部分年轻女性出现的子宫颈糜烂属于这种生理性变化。也有一些是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糜烂。这些生理性的子宫颈糜烂和炎性糜烂可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和感染治疗有所恢复,所以子宫颈糜烂不一定发生为子宫颈癌。妇女一旦出现子宫颈糜烂不要紧张,不必过度担心,也不一定都需要治疗。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才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条件。在高危型HPV感染下,如存在子宫颈损伤或炎性病变可能会增加子宫颈病变的可能。一些早期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也可表现为子宫颈糜烂。所以有性生活女性应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以防漏掉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

  5、什么是子宫颈癌?

  顾名思义,子宫颈癌就是原发于女性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女性子宫为生育器官,由宫体和下方延续的子宫颈组成,子宫颈是肌纤维组成的长3-4厘米的环柱形结构,外口连接于阴道。通过阴道窥器可以看到子宫颈。子宫颈内口与宫体峡部衔接。当子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出现恶变,就成为子宫颈鳞癌。子宫颈管腺体恶变,就成为子宫颈腺癌。

  现在已经发现子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一般从HPV感染到发生子宫颈癌需要十余年的时间,而且被HPV感染者只有极少部分会经过子宫颈癌前病变逐渐发展为浸润癌,子宫颈癌前病变包括了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CIN2和CIN3,也称为子宫颈高级别病变,以及子宫颈原位腺癌(AIS)。如果发现CIN2-3和原位癌不治疗,30-70%的病人可经过10-12年会发展为浸润癌.也有约10%的病人会突然病情发展迅猛,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从癌前病变进展为浸润癌。

  6、子宫颈癌有早期症状吗?

  早期子宫颈癌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病人可以出现白带增多,有时可以偶然有性生活后少量出血。妇科检查时可见子宫颈局部可有糜烂样变化。子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但在HPV感染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且从HPV感染到引起子宫颈细胞改变,再到发展成癌,是一个潜移默化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要经过8-10年,甚至长达十余年或更长的时间。从HPV感染到子宫颈癌前病变到早期子宫颈癌漫长的过程中,大多数病人由于无明显特殊症状,加上没有子宫颈癌筛查意识,导致相当一部分病人在发现子宫颈癌时已是晚期。

  因此发现早期子宫颈癌往往不依赖病人出现症状,而重在筛查。

  7、什么人容易得子宫颈癌?

  性活跃和不良生活习惯者是子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性生活开始早、性伴侣多、早婚、多育,以及免疫抑制(如同时感染艾滋病者)的女性,也是子宫颈癌的高危人群。

  目前已知持续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的病因。HPV中有20多种被认为是高危型HPV,与子宫颈癌明确相关,致病力最强的是HPV16和HPV18型。目前,已知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HPV感染是性传播疾病。可通过皮肤和皮肤接触传播,包括性交、手和生殖器接触以及口交。在人群中的研究发现,一旦HPV感染出现,一些因素增加患病的风险,包括多产、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等也是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女性开始性生活过早,17岁以下(含17岁)开始性生活,或女性有6个以上性伴侣时,与开始性生活年龄大于17岁或仅有单一性伴侣的女性相比,其患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或子宫颈腺癌的风险升高至2-3倍。

  在HPV感染的女性中,高产增加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有研究报道7次或7次以上足月生产的女性患子宫颈鳞癌的风险达到单产女性的近4倍。此外,HPV感染的人群中,口服避孕药5-9年,其发生浸润癌的风险约是未服用避孕药女性的3倍,而应用10年以上的风险约是4倍。而吸烟,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对于HPV感染的妇女来说,其患子宫颈癌高级别病变(即癌前病变、HSIL、或称CIN2-3)或浸润癌的风险约是不吸烟的HPV感染女性的2-3倍,被动吸烟同样增加危险性,但危险性要低一些。

  8、什么是子宫颈癌前病变?

  子宫颈的癌前病变,是从HPV感染向宫颈癌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常指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鳞状上皮内瘤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IN或鳞状上皮内病变,这跟鱼鳞没有关系哦!鳞状上皮只是子宫颈、外阴、阴道表面的正常上皮。癌前病变是由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的。被HPV感染人群中,只有10-20%长期持续被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可以发生癌前病变。从开始被HPV感染到引起癌前病变需要5-10年的时间。当鳞状上皮发生病变时,根据严重程度和未来癌变的风险,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1)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2)。如果不治疗,其中5%左右可以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在年纪大的女性,这种由癌前病变发展的风险高于年轻女性。

  9、HPV是什么?

  HPV是一种叫人乳头瘤病毒的缩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学者曾经在电梯按键、门把手等地方都发现了HPV的存在。HPV是没有包膜的DNA,非常小,直径50纳米左右,一根头发的直径是病毒颗粒的1000倍。目前发现有100多个型别。其中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的约50多种,与女性生殖道肿瘤相关的有20余种。最初发现HPV是导致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的病原体,1974年德国学者zur Hausen首先提出了HPV与子宫颈癌有相关性的假设,随后大量研究证实了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zur Hausen因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HPV感染很常见吗?

  HPV感染很常见, 特别是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不必因为HPV感染而忧心忡忡,更不必因此怀疑夫妻双方有婚外性行为。有一项调查显示,38%女大学生HPVDNA检测阳性;有80%的女性一生中都有HPV感染的风险。但是与HPV相关的疾病并不是被HPV感染的人都发生,大多数感染是一过性的,HPV在新近感染后12个月内清除率可能达到70%,只有约9%的少数人在第24个月仍存在HPV感染。年龄越大清除HPV所需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但在免疫抑制人群(HIV病人、器官移植者等)HPV感染率很高,且HPV清除率明显降低,高级别病变(即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同样也会高于普通人群。

  不用过分担忧HPV感染。单纯HPV感染并不可怕,只有高危型HPV持续、反复感染才有可能发生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癌。HPV感染后是否被清除,还是发展为癌前病变,与病人年龄、自身的免疫力有关系。因此良好的精神面貌,乐观的生活观念,规律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社交关系,在HPV的清除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应该提倡在性生活中使用避孕套,对预防HPV的交叉感染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11、HPV感染后一定得子宫颈癌吗?

  HPV感染后不一定得子宫颈癌。大多数HPV感染都是一过性的,无论是高危型还是低危型HPV感染,都可以在短期内被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统清除,清除时间平均需要9个月,90%以上病人2年内可将HPV清除干净,几乎不存在恶变风险。HPV16感染时间要比其它型别长,约为18.3个月,有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确定,HPV16和HPV18是有很强致癌性的。研究发现,由感染转变为肿瘤至少需要5-10年甚至15年,约占感染人群中的比例为3%-5%,是比较少的。

  从HPV感染到进展为癌需要经过感染→鳞状上皮内瘤变→癌的相对缓慢过程,在这几年或是十几年的时间里,可以通过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及HPV检测的方法对子宫颈病变进行筛查。尽管HPV感染十分常见,但据估计美国女性患子宫颈癌的终生风险仅为0.68%,主要是大部分美国女性接受子宫颈癌筛查。

  所以强调女性应自觉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通过筛查将阻断子宫颈病变到子宫颈癌的进展,从而达到预防子宫颈癌发生的目的。

  12、哪种HPV型别感染最易引起子宫颈癌?

  高危型HPV容易引起子宫颈癌的发生。常见的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在90%上的子宫颈标本中都可以检测到高危型HPV。

  大家知道HPV是一种叫人乳头瘤病毒的缩写,目前发现有100多个型别。其中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的约50多种,根据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HPV的分类,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是不容易引起子宫颈癌的型别。

  HPV16是最常见的高危型HPV病毒,一半儿以上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都与HPV16感染有关。女性一旦感染了HPV16,其患子宫颈癌的风险明显增加。通常HPV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只有通过筛查才能发现。

  HPV18是子宫颈癌第二大常见的HPV类型,但在各级别上皮内病变中较少被检测到。这表明HPV18引起的子宫颈癌可能是没有经过上皮内病变的过程,直接造成子宫颈癌的发生;或是过程太快,通过传统方法检测不到。

  虽然在90%以上子宫颈癌的标本中检测出高危型HPV,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危型HPV感染都进展为子宫颈癌,发展到癌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可能还与其他性传播性疾病、多产、吸烟、长期使用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多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

  13、HPV感染者能怀孕吗?

  HPV阳性女性并不影响受孕,妊娠期HPV感染对妊娠分娩方式没有影响,对产妇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也无十分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HPV感染不是妊娠的禁忌症,但对于育龄期女性在备孕期间和妊娠期间,如果未定期做过子宫颈癌筛查,应该进行筛查,对于已妊娠并且发现HPV感染的妇女,不必太过于紧张,应同时进行定期随访,或必要时转诊阴道镜检查。妊娠期的筛查目的主要是看有无子宫颈癌。如果发现癌前病变,即使是高级别病变,很少在孕期发展成为子宫颈癌,而且一些在产后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孕期发现无论是高级别或低级别子宫颈病变不用治疗,可以延迟至产后再复查或治疗。

  妊娠期发现HPV阳性,甚至发现癌前病变,均不是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妊娠期母体盆腔充血,生殖系统血供丰富,阴道分泌物增加,加上特殊的免疫状态,较非妊娠期容易感染HPV。另外,一些妊娠期的子宫颈鳞状上皮低级别和高级别病变,在产后可以逆转,一般不影响妊娠和生产。

  14、国际上有针对HPV病毒感染的治疗办法吗?

  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特异性的抗HPV药物。治疗性HPV疫苗还在研制中。HPV阳性仅表示HPV感染状态,并不是疾病。当子宫颈脱落细胞HPV检测阳性,细胞学检测阴性时,并不能说明一定存在病灶通常可能是HPV感染状态,因为目前尚无有效的抗HPV药物,国内外不推荐对HPV病毒一过性感染状态进行治疗。如果6-8个月以上同一型别高危型HPV检测阳性则需要定期复查,必要时转诊阴道镜检查。作为安慰剂或者辅助用药,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具有广谱抗病毒、抗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活性蛋白,或以益气扶正、清热解毒袪湿的中成药等局部用药,但均不是特异性的抗HPV疗法。

  15、HPV疫苗真的能预防子宫颈癌吗?

  HPV疫苗不仅从理论上可以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的疾病,尤其是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接种后世界范围内的数据也支持这个结论。到目前为止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HPV疫苗,其中截至2017年3月31日已有71个国家和地区将HPV疫苗纳入政府计划免疫。从目前接种2亿多支HPV疫苗的监测数据显示,HPV疫苗对9-45岁的女性均有预防效果,已经大大降低了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如果女性能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HPV疫苗,预防效果更为显著。

  此外,据美国接种HPV16、18、6、11四价疫苗后统计,青少年女性的HPV感染率下降了56%,生殖器湿疣降低了80-90%,2007-2011年15-24岁未接种者男性湿疣减少了70.6%,获得了人群效果。如果HPV疫苗接种的覆盖率达到75%以上,子宫颈低级别病变会减少35%,子宫颈高级别病变(也称为子宫颈癌前病变)会减低46%。在我国进行的一项四价HPV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中,近3000名20-45岁女性接种四价疫苗后,HPV,16、18、6、11相关12个月的HPV持续感染率减少了91.0%,随访6.5年未发生疫苗相关型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更严重病变,保护效率达到100%。因此,可以说HPV疫苗确实能预防与其HPV疫苗型别相关的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的癌前病变和癌,以及与HPV6、11型别相关的下生殖道疣。也有报道对男性HPV疫苗型别相关的阴茎、肛门、肛周的癌前病变及癌有保护作用。但也要提醒大家,由于导致子宫颈癌的高危型HPV型别很多,即使是九价疫苗。也仅预防90%的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而不是100%。

  16、什么年龄女性适合接种HPV疫苗?

  青少年女性,特别是未感染HPV年轻女性,HPV疫苗预防效果最好。关于适合接种HPV疫苗的年龄。各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现状以及本国及全球临床试验结果制定疫苗接种的年龄范围都不一样。全球已上市的四价疫苗的接种年龄,不同国家规定不同,分别为9-45岁、9-26岁和大于等于9岁;一些国家还将9-26岁男性列入预防接种范围。二价疫苗的接种年龄大多为9-25岁,个别为10-25岁。

  根据在我国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国大陆FDA批准使用HPV疫苗的年龄,二价疫苗是9-25岁女性。四价疫苗接种年龄范围内是20-45岁女性。因此,当在我国相关医疗机构接种HPV疫苗时,应按照我国批准的疫苗使用年龄范围进行接种。

  17、接种HPV疫苗后预防子宫颈癌的效果如何?

  HPV疫苗是从阻断HPV感染,继而减少癌前病变(CIN2、3),最终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四价疫苗在我国大陆进行的一项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疫苗随访78个月,无论对20-26岁的女性还是对26-45岁从未感染过HPV的女性,避免患子宫颈癌前病变(CIN2、3)达到100%的效果。国外的资料表明,对于从未感染过HPV的女性,接种HPV以后,可避免患子宫颈癌前病变(CIN2、3)达到99%的效果。对于一过性感染的年轻女性,即曾检查HPV阳性,后来转为阴性的年轻女性,预防效果也很满意,对于16-26岁女性达到100%。对24-45岁女性达到66.9%的预防效果。对于检查HPV阳性,即正在感染或持续感染HPV的女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预防效果。因为你可能只感染了一种HPV型别,接种疫苗,对预防其他HPV型别感染还会有效。所以,在疫苗规定使用的年龄范围内,HPV预防性疫苗对其针对的相关型别是有效的。

  18、子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子宫颈癌筛查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可以给与及时的治疗,达到治愈的标准。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60万,死亡约30万。中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3.5万,虽然经过子宫颈癌防治,在2015年仍有约3万人因子宫颈癌死亡。在我国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严重的疾病,是我国沉重的疾病负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规范的子宫颈癌筛查,可以大大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现在已经知道,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从HPV感染发展到子宫颈癌病变,再进展到子宫颈癌需要经过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通过子宫颈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可以阻断由癌前病变向子宫颈癌的进展。即使得了子宫颈癌也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仍然可以治愈。

  另外,通过筛查,可以发现易得子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对这些高危人群加强追踪随访,也可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时给予治疗。

  19、女性间隔多长时间做一次子宫颈癌筛查?

  虽然通过子宫颈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但是不需要频繁地进行筛查。因为大部分子宫颈癌进展非常缓慢,癌前病变时间长达5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另外频繁的筛查会导致过度医疗和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还可能引起病人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制定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建议:小于25岁不筛查;25-64岁采用细胞学筛查者,若结果阴性者每3年重复筛查;30-64岁女性,若行HPV检测阴性,则每3-5年重复筛查;30-64岁女性若行HPV和细胞学联合检测均阴性者,每5年重复筛查;大于等于65岁者,若过去10年筛查结果阴性无CIN病史者,可以终止筛查。

  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女性,可能需要缩短筛查间隔时间:如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女性、免疫缺陷女性(例如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子宫乙烯雌酚暴露女性和既往因子宫颈高度病变和(或)癌治疗的女性。

  20、多大年龄女性开始做子宫颈癌筛查?

  尽管国家规定的组织筛查的年龄大于25岁。但如果女性在21岁后有性生活,可以开始做子宫颈癌筛查。无论初次性生活的年龄或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的高危因素,21岁以下女性都不建议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其理由是21岁以下的年轻女性罹患子宫颈癌非常少见,筛查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治疗以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并且这个年龄段的人抵抗力好,身体各项功能也处于高峰期。绝大部分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可以通过自身免疫消灭HPV病毒。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未在规定年龄开始筛查的年轻女性,如果有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1、绝经后女性还需要做子宫颈癌筛查吗?

  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如果HPV和细胞学联合检测均阴性者,每五年重复筛查;如果单独行细胞学检查,每3年一次也是可行的,不必每年筛查。对于既往筛查充分,结果阴性,且没有子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病人,65岁以后可以不再进行子宫颈癌筛查。既往筛查结果充分,阴性被定义为,在过去10年间,连续3次细胞学阴性,或两次细胞学与HPV联合筛查阴性,,没有CIN病史,可以不再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最近的一次检查在5年之内。有子宫颈高度病变和腺上皮内瘤病变病史的女性,应该在子宫颈高度病变和腺上皮内瘤病变自然消退后,或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即使超过了65岁也需要继续定期筛查。因为这些女性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仍然存在。

  22、子宫颈癌筛查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推荐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包括细胞学、HPV检测,在缺乏医疗资源地区,也可以用肉眼筛查的方法。

  细胞学检查:在妇科检查时,由子宫颈表面取子宫颈脱落细胞,制片后在显微镜下检查,结果异常,表明可能存在子宫颈癌前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子宫颈HPV检测:在妇科检查时,由子宫颈表面取子宫颈脱落细胞,然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高危型HPV进行检测,如果阳性,或HPV16、18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癌前病变。

  另外,对子宫颈表面取材,可以同时做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这是当前推荐最有效的筛查方法,但是由于价格贵,在一般群众筛查中,不宜采用。

  在经济欠发达和医疗资源落后的地区,可以采用肉眼观察,方法成本低,但容易漏诊,但仍可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各地开展子宫颈癌筛查中,多根据各个地区卫生资源差异和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法。

  23、什么是子宫颈细胞学?

  子宫颈细胞学是筛查早期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子宫颈上皮由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子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两种上皮的交接部称为鳞-柱交接部。原始与生理性子宫颈鳞-柱交接部位是最容易发生子宫颈癌的部位,所以通常医生会用刮板或特制取样刷获取这一部位的脱落细胞,然后通过细胞形态评估子宫颈目前是否存在病变以及可能的病变程度。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传统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传统巴氏涂片比较经济、快捷,但因获取细胞数目有限、存在杂质干扰等原因,假阴性率达50%-60%,也就是说漏诊可能性比较高。液基细胞学是1996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新技术,作为子宫颈细胞学的“升级版”,它通过特殊处理将子宫颈高度病变的识别率显著提高到85%和90%左右,而且同一标本还可同时用于HPVDNA检测。

  24、细胞学异常怎么办?

  2017年3月,根据我国子宫颈癌防治现状,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病理质控中心专家组多次讨论,对于细胞病理学质控管理及筛查结果异常者的管理达成专家共识——《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2017)》。

  (1) ASC-US:可以进行HPV检测,如果HPV阴性则推荐一年后复查,HPV阳性则推荐采用阴道镜检查。细胞学ASC-US但没有进行HPV检测的病人,可以6-12个月后复查细胞学,如果细胞学大于等于ASC-US,推荐进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常规筛查就可以了。

  (2) ASC-H、LSIL、HSIL:转阴道镜检查。

  (3) AGC:可以选择先做分段诊刮,如未见异常,再做阴道镜检查。

  (4) SCC、AIS、ADC:立即转诊阴道镜检查并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25、什么是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是一种能帮助诊断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仪器(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在前面已经有介绍了)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的子宫颈癌往往是病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大夫肉眼检查发现不了的。阴道镜除了主要能够帮助发现在子宫颈部位的癌和癌前病变,还可以发现阴道和外阴部位的癌和癌前病变。阴道镜是由放大镜和光源组成,检查时放在阴道口外面,在子宫颈表面先要涂一种叫做冰醋酸的溶液浓度是3%-5%,然后再涂一种叫作复方碘溶液,用来帮助发现子宫颈是否正常的。在怀疑不正常的部位,用取活检的钳子取下小块组织,送病理科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26、做阴道镜检查会疼吗?

  做阴道镜检查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或者略有药物所带来的刺激感。阴道镜检查就是放大情况下观察外阴、阴道和子宫颈的情况。期间会放置窥器,使用生理盐水清洁阴道、使用3%-5%的醋酸和复方碘溶液,必要的时候取活检。所有这些操作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尤其是年龄大的女性,由于生殖道上皮萎缩、弹性降低,感觉会更敏感一些,但通常可以接受,不需要麻醉。

  27、怀孕前需要做子宫颈癌筛查吗?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同时也是妊娠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于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定义目前医学上尚未统一,大部分学者主张在妊娠期及产后六个月内发现的子宫颈癌定义为子宫颈癌合并妊娠;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凡是从妊娠至产后一年内发现了子宫颈癌,均属于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范围。

  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其特定的过程,妊娠对于子宫颈癌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一方面许多女性在妊娠后不做子宫颈癌筛查,且妊娠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诊断准确性不高;另一方面许多女性平素不重视子宫颈癌的筛查,在子宫颈癌合并妊娠时发生的出血等情况又易被误诊为前置胎盘或流产,延误病人的治疗。再者,当今社会女性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女性的生育年龄也不断地推迟,高龄产妇数量越来越多,致使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病人数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我国二孩儿政策的放开,高龄女性怀孕的越来越多,也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病人的数量。对于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发病率各家医院报道差异较大,也有学者认为妊娠期间宫颈癌发生率与同年龄组的非孕期相似。国外医院报道,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发病率为0.01%-0.1%,占同期子宫颈癌的0.5%。国内报道子宫颈癌合并妊娠占子宫颈癌的0.92%到7.05%。

  此外,在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上,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治疗共识及指南均以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及专家共识为基础定制,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在治疗方案上存在分歧,尚无统一的方案,有研究表明,早期的子宫颈癌不会对女性妊娠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子宫颈癌处于中晚期时会对女性的妊娠造成不良的后果,不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严重了还会导致流产。由于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特殊性,对其诊断和治疗既要考虑疾病的治疗,又要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因素,因此,需要临床上谨慎处理。一般认为妊娠早、中期以及时治疗母体肿瘤为主,而妊娠24周后可延缓治疗,可以在妊娠32-34周时行剖宫产分娩后,再治疗子宫颈癌。这样的治疗方案,导致子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病人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且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不论是对孕产妇还是对胎儿来说,都是有一定不良的影响。

  由于子宫颈癌合并妊娠逐年增高的发病率、危害程度及其临床处理方案的复杂程度,而子宫颈癌的孕前筛查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子宫颈癌合并妊娠。因此,孕前进行子宫颈癌筛查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强烈推荐,每一位女性,不论第一胎还是第二胎,怀孕前应该将子宫颈癌筛查列入计划项目。

  28、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起源于乳房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之为乳腺癌,而起源于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之为肉瘤。

  29、乳腺癌的病因?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30、哪些女性易患乳腺癌?

  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首先从年龄看:30岁以下乳腺癌少见,20岁以下乳腺癌罕见,从30岁开始随年龄增加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中国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40-50岁,绝经后5-10年还会出现一个乳腺癌发病的小高峰。

  乳腺癌的发病高危因素有:

  1.乳腺癌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

  2.近年来乳腺密度高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最能显示乳腺密度的方法是乳腺X射线摄影。

  3.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

  4.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

  5.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的乳腺非典型增生。

  6.胸部因某种原因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

  7.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

  8.绝经后肥胖。

  9.长期过量饮酒。

  10.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欧美国家在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

  31、乳腺癌的症状?

   乳房有肿块,质硬,不光滑,多为单发

   乳头有溢血性分泌物

   两侧乳房不对称

   乳头回缩,乳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 乳头或乳晕处出现表皮糜烂、湿疹样改变

   乳房显著增大、红肿,变化进展较快

   乳房缩小,乳头位置回缩

   腋窝淋巴结肿大,有时可感到腋窝内有物体挤压感

   到晚期,乳房局部可破溃形成溃疡,可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有骨痛、腰痛、腹胀、上腹气块、贫血和消瘦等

  32、为什么开展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时的病期早晚有关。Ⅰ期乳腺癌90%以上能治愈,Ⅱ期及Ⅲ期效果就稍差,治愈率降至70%和50%左右,而原位癌几乎100%可以治愈。早期发现乳腺癌,不但治愈率高,而且可以做“保乳”手术,术后各种辅助治疗也可减少,因此不但可节省医疗费用,也可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早期发现是控制乳腺癌发展的主要有效措施之一,并且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的技术成熟。通过乳腺癌的筛查,发现较多的早期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33、乳腺检查最佳时间?

  乳腺自查应每月1次,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后的7-10天,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对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自查。每次乳腺自查应与以往自查的情况进行比较,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

  由于乳腺自我检查手法不得当的话,容易遗漏病情,早期乳腺癌也不容易通过自检发现,所以推荐妇女1-2年进行一次有专科医生操作的,借助仪器检查的乳腺体检,35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体检。平时要注意乳房保健,才能早期发现肿瘤和远离乳癌。

  34、如何预防乳腺癌?

   多吃蔬菜、豆类和水果

   减少高脂肪、高热能量食物的摄入

   定期做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

   提倡妇女乳房自检与临床医师复查相结合的预防方法

   定期检测某些基因,如发现基因突变,可考虑做乳房预防性切除术(北京市计划生育网络宣教馆)

[责任编辑:张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