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冬进补春打虎 营养专家教你冬补
首页> 科普频道> 光明营养学院> 营养科普微星 > 正文

冬进补春打虎 营养专家教你冬补

来源:光明网2017-01-04 1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2月7日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这也就意味着深冬来临。在北方,特别是东北,眼瞅着天气预报都觉得浑身打哆嗦;而在南方,虽不及东北酷冷,但也足够让南方人民憧憬北方神物“暖气”。

  冬季一直是民间食补良机。所谓“冬天进补,开春打虎”,这个时节就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和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御寒和抗病能力。但南、北方“冬补”的形式却不尽相同。

  “乱炖”,要“乱”还要“炖”

  东北老百姓冬季来临偏爱“炖”菜,像“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等都是经典的曲目。其精髓在于:

  一要“乱”。“乱”,就是什么菜都能往锅里放。各种菜品的任意混搭着实让人喜爱,也能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常见的经典食材有:五花肉、土豆、茄子、豆角、青椒、粉条等。如有其他嗜好,只要锅足够大,统统笑纳即可!

  二要“炖”。“炖”听上去简单粗暴。相比大东北严寒的气候,唯有“炖”的火力才能一解心头之寒意!试想,一大锅热气腾腾的乱炖上桌,众人围座,寒冷那都不是事儿!而且,这种效果显然是一般炒菜无法相提并论的。东北乱炖虽然做法简单,但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却比较全面。总的来说,荤素搭配,菜薯相佐都是标配,再添点其他辅料即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一天吃12种以上的食物,来一锅乱炖,少说也能吃上五六种!

  煲汤,要滋补,更要美味

  相较北方寒冷中粗犷的乱炖,南方的煲汤显得雅致许多。此煲汤的精髓在于“煲”的火候和时候。微微小火,看似难成大器,但经久不衰的火候,不仅能够煲出汤的特有滋味,更能带给人一种宁静的温暖。美味靓汤有“党参黄芪炖鸡汤”、“虫草炖鸭汤”、“西红柿牛腩汤”、“山药羊肉汤”等。这些花式滋补汤多以鸡、鸭、鱼、肉为主要原料,喝汤同时吃肉,可以获得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再辅以山药、枸杞、大枣、生姜等温补配料,实为不可抗拒的滋补佳品。

  美食备忘录

  大雪时节除了南北经典的“炖”和“煲”大PK外,还有几种应景的美食也不得不提。

  一是羊肉。我国很多地方在大雪节气后喜爱吃羊肉进补。羊肉可以有很多做法,冬天采用炖、焖最为适宜,营养成分损失少,口味好。涮羊肉属于大众所爱,火锅调料能够掩盖羊肉本身的膻味,更合乎一般人口味。但涮羊肉容易不知不觉吃进过多油脂和盐分,应注意控制底料和调味料的量。

  二为“三雪”。有些地方在大雪节气讲究吃“三雪”。所谓“三雪”,就是雪藕、雪菜和雪梨。光听名字就感觉跟大雪节气很配。冬季在食用大量优质蛋白质进补的同时吃点“三雪”,更有利膳食平衡,还有助于缓解寒冷干燥的天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三为腌肉虽香莫贪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素有“大雪”腌肉的习俗,有句老话儿说得好:“大雪把肉腌,大年把嘴填”。腌菜和腌肉的习俗主要是由于过去食物保存条件有限,用加盐和风干的方式可以延长食物保质期。但腌制食品含盐量高,还可能含有亚硝酸盐等物质,不宜多做或多吃。

  作者介绍:马冠生,博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从事营养与健康研究27年。现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问题专家,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2013第六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传播风尚人物,2012年获首届科学传播人颁奖盛典授予的“科学传播年度人物”奖,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健康中国2012·十大年度人物奖”,中国营养学会2008年至2010年度营养科普工作个人一等奖。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马上营养授权转载

[ 责编:白璐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