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百科:孩子打完预防针后出现反应怎么处理?
2016-08-04 15:44 来源:光明科普 

  孩子打完预防针后出现反应怎么处理?

  在一般情况下,孩子打完预防针后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反应。但有个别孩子会出现较明显的反应,最常见的有发热、全身不舒服、胃口差、拉肚子、打针的地方稍稍红肿,还有些发痒,也可能出现荨麻疹。年龄小的孩子会因此而哭闹,这是正常的现象,过两三天就会好的,父母不必担心。接种疫苗后个别孩子会出现发热,当孩子发热低于 38.5 ℃时,可以适当多饮水,注意休息、多加护理,一般可自行缓解。

  如果体温超过 38.6℃ 时,可以给退烧药及相应的对症处理,以帮助孩子尽快的恢复;有皮肤过敏时,可吃脱敏药;打针地方红肿明显时,可用干净毛巾热敷(接种卡介苗除外)。

  如果孩子持续高烧不退,皮疹越来越多,打针的地方化脓,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惊厥等现象,就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孩子肌肉注射有硬块怎么处理?

  肌肉注射是一种极方便的给药方法,但有的药物在连续多次注射以后,就会在肌肉注射的局部发生硬块。

  肌肉注射后发生硬块,主要是某些药物,对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另外,孩子在注射时不能很好合作,注射部位选择不当,使药液注入脂肪组织中, 251 脂肪组织中血管少,药物不能很好吸收;

  长期注射药物,加重了药物的刺激,使局部肿胀形成硬结。出现硬块,局部可出现炎症反应,还会发生组织坏死。孩子可感到疼痛,也可出现发热。因此,出现硬块后应及时处理如下:

  (1)热敷:注射局部产生疼痛或刚出现硬块时,可以及时热敷。方法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水温 50 ℃-60 ℃ ,敷于硬块部位,每日早晚各 1 次,每次 20 - 30 分钟。同时局部轻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液吸收。如果硬块有波动感或出现脓肿,不可再热敷,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2)硫酸镁溶液外敷:可用 50 %硫酸镁溶液,每次取 50 毫升倒入碗中,加热水约 10 毫升,取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更替使用。先取一块毛巾,拧干后敷在硬块处,上面再用热水袋压住, 5 分钟更换一次,连续 20 分钟,每日 3 - 4 次。

  硫酸镁溶液热敷可使肌肉放松,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药液吸收,使硬块变软,直至消失。

  本文原载于《健康大百科》,内容有删节。

[责任编辑:谭佳昕(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