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之子】吴文俊:中国数学的不老传奇
首页> 科普频道> 光明动科普 > 正文

【科学之子】吴文俊:中国数学的不老传奇

来源:光明网2017-01-17 10: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闻背景】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16日上午,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登门看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永志,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向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

    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登门看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永志,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向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这是刘云山在北京看望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刘云山首先来到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家中,关切询问吴文俊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对他在数学机械化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表示钦佩。吴文俊建议坚定对我国数学发展的信心,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刘云山说,科技工作者要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报国为民的高尚情怀,把人生价值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随后,刘云山来到导弹和运载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家中。王永志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就国防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培养等提出建议。刘云山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功不可没,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重视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希望老一辈科学家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更多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施展才华铺路搭桥。

  吴文俊、王永志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深表感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新的发展成就高度赞誉,表示科技工作者赶上了好时代,要继续发挥作用,为促进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刘云山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增强责任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人才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陪同看望。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中央军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看望活动。

【科学之子】吴文俊:中国数学的不老传奇

吴文俊(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学人解析】

  吴文俊何许人也?且听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科学“老顽童”王渝生细细道来。以下为文字实录:

  我叫王渝生,重庆生人,我是从事科普工作,今年70多岁了,人称老顽童。

  39年前,在重庆听到广播里传出一个四川话的声音,他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人民的春天,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美好的春天吧。于是我就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我是学数学出身的,我在研究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吴文俊院士上的。

  他讲到了中国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机械化的。所以,他后来就创立机械化的数学。他把刘徽著的《九章算术》里面,割圆术,用计算机的原理把它翻译过来,然后形成了一个程序,所以以后他就从事了数学机械化的研究,那个时候他已经60岁了,今年已经98岁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这个人也跟我一样像个老顽童,不是,我跟他一样像个老顽童。他创立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本来几何定理是要人工来证明,动很多脑筋都证明不出来,但是他把几何定理代数化,用计算机语言表现出来,就可以用计算机去证明,这不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不就是计算机代替了人脑吗?所以他就获得国际的人工智能的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也拿到了我们国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还到过天池,他背一个包,平常笑眯眯的,像笑罗汉一样,80多岁,他还在香港迪士尼,还要坐过山车。他还要去听京剧,而且我还在音乐厅,碰上他和他的夫人,所以我觉得一个科学家他是有血有肉的、有事业的,也有生活的,那么这样的老科学家,永远年轻,永不老,就像是苏步青给他的一副对联,叫作名闻东西南北国,寿比珠穆朗玛峰,他今年已经98岁了,他活100多岁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祝愿他健康长寿,谢谢。

  【人物简介】

  吴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吴文俊先后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和中国数学史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1956年,37岁的吴文俊和钱学森、华罗庚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可谓是后生可畏;到了2000年,81岁的吴文俊又和袁隆平一起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他捧回了1997年自动推理领域的最高奖项——Herbrand奖,2006年摘取了邵逸夫国际数学大奖。(编导|光明网记者 宋雅娟 肖春芳 文字|宋雅娟)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