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此轮降雨是“梅开二度”? 中央气象台专家公开回应
首页> 科普频道> 应急频道> 要闻 > 正文

此轮降雨是“梅开二度”? 中央气象台专家公开回应

来源:人民网2021-08-13 14: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记者李楠桦)据中国气象局消息,过去一天,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其中湖北孝感局地特大暴雨(268.2毫米)。预计今天,强降雨将继续发威影响长江中下游及重庆、贵州等地,明日(14日)起,雨带逐渐南压,江南中北部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今天,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南部、湖南西部、浙江北部、贵州中东部、云南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这是一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主雨带有缓慢南压趋势,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一直到江南北部中北部都受其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轮降雨过程属于“梅雨”吗?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南方仍多降雨天气。实际上,本轮降雨过程从9日就已开始,南方地区长达十日左右的持续降雨,让不少公众感觉“梅雨”又来了。陈涛表示,本轮降雨过程与大气环流调整有一定关系,目前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前期明显偏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冷空气势力相当,且持续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形势特征与梅雨天气存在相似之处。

  真的是“梅雨”来了吗?从发生时间来看,梅雨一般出现在6月中上旬到7月上旬,持续时间为20至24天;当前的降雨时段与典型梅雨过程有一定差异,持续10天左右的降雨过程较梅雨过程相对较短,因此诸如“梅(雨)开二度”的猜测不够准确。

  局地极端强降雨不限于长江中下游

  8月12日,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河南南部、湖北、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江西北部、浙江大部、福建西北部、湖南北部、重庆东部和南部、贵州中北部、云南西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从这份预报“名单”来看,本次降雨的影响范围远不止长江中下游地区,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的降雨情况也不容忽视。陈涛表示,这是一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主雨带有缓慢南压趋势,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一直到江南北部中北部都受其影响。

  “局地站点出现极端性降雨,较常年同期相对异常。”陈涛表示,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造成雨带移动缓慢,加上水汽充沛、对流不稳定、能量足,局地短时强降雨特征明显。11日至12日,湖北宜城和浙江海盐局地出现特大暴雨。

  统筹做好山区流域灾害与城市内涝防御

  此次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可达100毫米至200毫米,局地可能超过300毫米。其中在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以及浙江西部山区,需要注意强降雨造成的山洪、地质灾害风险。

  长江上游干流目前水位处于较高状态,太湖流域水位超警,尤其需要防范持续强降雨造成中小河流灾害风险。此外,未来三天,重庆、贵州、陕西南部等部分地区也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单点雨强比较大,需注意防范强降雨诱发的各类气象灾害风险。

  16日至18日,江汉、江淮至江南北部将出现新一轮降雨过程,与本次过程有一定叠加效应,持续降雨造成土壤含水量饱和,需加强防范持续性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气象灾害风险。此外,16日至18日四川盆地西部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需持续关注。

  陈涛提示,公众可随时关注最新的暴雨预警以及气象灾害风险影响预报,重点了解城市内涝、道路积水气象灾害风险相关信息,及时撤离或避免前往地质灾害高发地区。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