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张藜藜 张厚美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基层一线宣讲政策、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推进工作。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创新传播形式,采取个性化、互动式、可视化等接地气、冒热气、带露珠的传播方式,讲好追求美好生态环境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逻辑、大情怀、大道理。持续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比如,四川广元用好1100余名“农村知客”,深入开展知客说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开展宣讲近5万场次,受教育群众超300万人次。“农村知客”冒热气的好段子、顺口溜成为乡村院落、田间地头的“金话筒”,播撒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身入、心入、情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基层就掌握不了群众的真实需求。基层一线,是社情民意的聚集地,也是人民智慧的凝聚地,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的根据地。要深入矛盾集中、困难问题较多的地方去,把情况吃透、把症结摸清、把对策找准。以一件事推动一类事的治理,以治理一条河、一家企业、一个断面、一个工地、一条黑臭水沟的好方法,找到治理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金钥匙,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形成、难题在一线破解、短板在一线补齐、本领在一线加强、工作在一线提升。比如,针对秸秆露天禁烧难题,湖北省孝感市政府有关领导入农田、访农家、登荒坡,实地考察,调研问询,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索出综合利用之路,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多赢。
改“坐诊”为“出诊”,变群众“上来访”转为干部“下沉接”。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通过信访渠道可以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加以改进,能够实现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坚持学网、懂网、用网,问政于民,进一步架好网上网下连心桥,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对矛盾突出、信访频发的环节和领域,立说立行,立即就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答复信访人,化解干群矛盾。
从会场到现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走出机关、走出会场,多到一线去、到现场去,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不断破解工作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发挥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汇聚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下基层”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一种科学方法、一种制度建设、一种实践创新,体现了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我们要把“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优良作风切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