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要闻 > 正文

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来源:科技日报2023-03-15 08:59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就如何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采访了相关专家。

  让长江生态环境再好一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22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98.1%,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达到Ⅱ类标准。

  “尽管长江干流水质较好,但长江上中游支流、下游湖泊水体中总磷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说,总磷已成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总磷污染控制是下一步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方向。

  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环境部成立了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诊断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及成因,发现污染源中农业源占比最高,约为60%。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建议,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研发推广。

  “长江流域地区差异大,各地污染特征、防治需求各不相同。”魏源送提出,应“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加大科技帮扶力度。

  让环境基准研究再快一点

  环境基准是一种污染物在一个环境要素中的浓度值或强度值,被称为“阈值”,可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说,某种污染物只有不超出该“阈值”,生物才能正常生长繁衍,人们对健康环境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当前,我国已印发《国家环境基准管理办法》,发布了镉、氨氮、苯酚3项淡水生物水质基准和中东部湖区湖泊营养物基准等。

  “科学研究是制定和发布国家基准的前提。”吕忠梅说,但基准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和培养机制,缺乏基础性数据,“这需要长期积累和跟踪”。

  吕忠梅建议,从国家大科学计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方面加快发力,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基准体系、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支撑。

  除环境基准外,环境标准的科学性也备受关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修订10年有余,我国大气污染工作和污染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应衔接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指标限值等。 

  让产业支撑能力再强一点

  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22万亿元,2021年以来生态环保企业新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超过10万人。

  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说,环保产业正从以环保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为主,向以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环境服务为核心转型升级,有关部门应引导环境服务业向差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塑料是土壤和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污染治理也推动塑料产业“绿”起来。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说,生物可降解塑料被视为治理塑料污染的理想替代产品。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国,约占世界产能的60%。郑月明建议,完善终端分类和回收处理设施,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循环利用技术开发,推动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产业链;完善标准体系,加大对“伪降解”产品的惩治力度,促进市场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李禾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