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凡十年看武汉 | 卫星视角看“百鸟乐园”绿色答卷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绿水青山瞰中国 > 正文

非凡十年看武汉 | 卫星视角看“百鸟乐园”绿色答卷

来源:光明网2022-11-01 10:33

  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天蓝水清,鸟语花香。这是“百湖之市”武汉的生态面孔,也是武汉市民家门口的诗意。

非凡十年看武汉 | 卫星视角看“百鸟乐园”绿色答卷

  10年间,武汉市保持战略定力,用最严苛的制度、最有力的手段,追逐青山绿水的约定,166个主要湖泊从“达标”迈向“健康”。

  治湖10年,武汉166个湖泊中,Ⅱ类和Ⅲ类水质湖泊占比从2012年的17.5%提高到2021年的20.1%,劣Ⅴ类湖泊全面清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非凡十年看武汉 | 卫星视角看“百鸟乐园”绿色答卷

  地处世界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我国中部候鸟迁徙路线关键节点的武汉,因湿地棋布,鱼肥草美,成为候鸟迁飞的中转站、越冬地和停歇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卷羽鹈鹕等都是武汉的常客,这里也早已成为“百鸟乐园”。无论是在湖边振臂齐飞,还是在水中觅食,抑或是天空自在翱翔,这一幅美景美不胜收。这些优美的鸟类,也恰恰印证着武汉生态治理的成效。

非凡十年看武汉 | 卫星视角看“百鸟乐园”绿色答卷

  作为一座丰水城市,武汉做出了节水特色,将节水减排作为城市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强有力抓手之一。今年,武汉第三次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各项节水指标又有进一步的提升,万元GDP用水量较上一考核年度(2016年)降低23.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2.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52%。

非凡十年看武汉 | 卫星视角看“百鸟乐园”绿色答卷

  同时,作为“大学之城”,2019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校三年节水减排行动,打造节水新模式。截至2021年底,市内高校用水量较2018年同比减少2237万立方米,总体下降21.6%,超额完成行动计划目标。

非凡十年看武汉 | 卫星视角看“百鸟乐园”绿色答卷

  草长莺飞、鱼翔浅底,原生态的美丽画卷正在武汉时时上演。进一步烟火,退一步湖岸的城水共生生态答卷,让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指导单位

武汉市委网信办

制作单位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策划

战  钊

编导

张佳兴  蔡  琳

卫星资源

长光卫星共生地球 四象科技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时隔10个月,再看国家版本馆

  • 江苏南京:高考营养餐暖心助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