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亿利生态将漫天黄沙变为“绿色银行”建立靓丽的风景线
首页> 科普频道> 绿色产业 > 正文

亿利生态将漫天黄沙变为“绿色银行”建立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中华网2022-03-09 16: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曾是京津冀的主要风沙源,也是黄河几字湾的主要流沙源,沙尘肆虐,严重威胁着黄河生态安全。亿利生态经过30余年的治沙历程,艰辛和挫折不断,与十几万当地居民饱受风沙贫困之苦,才换来了如今的沙峰绿谷交相辉映。

  30年前,库布其沙漠腹部地区寸草不生、荒无人烟,风蚀沙埋十分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改变困境,在杭锦旗党委、政府倾力支持下,亿利集团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治沙绿化,发展沙漠生态光伏、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等沙漠生态产业,带动沙区农牧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与扶贫”“生态与生意”互促共赢的新路子。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因此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也荣获“全球治沙领导者奖”“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

  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

  主要做法与成效

  1.林草治沙。开发本土化耐寒旱、耐盐碱种质资源,建立了“乔、灌、草(甘草)”相结合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挖掘沙漠植物经济价值,适度开发甘草、苁蓉、有机果蔬等种植加工业,建立育苗基地、药材基地、加工基地,形成种植、加工、市场和工贸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成120多万亩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医药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库布其现代农业园

  库布其生态光伏产业

  2.工业治沙。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就地取材沙漠中的沙子,研发国际上技术领先的石油压裂支撑剂等产品。利用生物、生态技术,将工业废渣和农作物秸秆腐熟等发展为土壤改良剂、复混肥、有机肥料等。利用沙漠日照的光热资源,创新“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殖”的立体经济模式,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光伏电池板遮风遮阴,促进植物的生长,为散养的羊和鸡提供庇护,禽畜的粪便提供了有机肥料,改良了土壤,使土地得到了修复。

  3.旅游治沙。为农牧民建设新村,集中居住、集约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依托大漠自然风光和沙漠绿洲,发展沙漠越野、沙漠探险、会议会展、农家乐、牧家乐等沙漠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周边1303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

  4.农牧民市场化参与。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让沙漠及周边地区的农牧民以“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的“七种新身份”,成为库布其沙漠绿化事业最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沙漠治理中,当地农牧民主动参与企业沙漠治理和改造,先后组建232个治沙民工联队,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

  库布其沙漠旅游

  贫困户参与光伏产业

  现代化的“牧民新村”

  5.持续创新治沙科技。在长期的生态建设实践中,不断通过技术借鉴、总结、改良、创新、推广等有效途径推动生态建设技术创新。一是探索创新了迎风坡造林、微创植树、甘草平移栽种、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光伏提水灌溉、原位土壤修复、大数据和无人机治沙等100多项沙漠生态技术成果。二是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提出“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块治理、科技支撑、产业拉动”的治沙方略和“路、电、水、讯、网、绿”组合治沙方针,封育、飞播、人工造林“三措并举”,最终形成沙漠绿洲和生态小气候环境,绿洲、降雨、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目前,库布其已经形成了以生态为底色,三产融合发展的沙漠绿色经济循环体系,实现了大漠荒沙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数据显示,30年的荒漠化治理使库布其沙漠近1/3面积植被得到恢复,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之前的26.54%提高至2018年的49.71%,沙尘天气比20年前减少95%,生物种类增长10倍,年降雨量由治理前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

  30年治沙实现“绿富同兴”

  亿利生态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永远的价值追求,通过发展沙漠光伏、沙漠健康、沙漠旅游等产业,不仅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发展了经济、创造了就业,同时也将防沙治沙经验推广到了库布其之外更广的地区,给更多的人以希望和生计。(永文)

  转自:中华网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