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植树节:西藏那曲植树攻关苗木越冬良好
首页> 科普频道> 生态视界 > 正文

植树节:西藏那曲植树攻关苗木越冬良好

来源:光明网2020-03-12 10: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植树节:西藏那曲植树攻关苗木越冬良好

  3月12日是我国第42个植树节。正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实施的科技植树攻关项目传来喜讯,苗木越冬良好!今年的植树节有两个不寻常,一是受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承担项目的亿利集团专家团队长时间在室内隔离,一度无法进入苗圃实施例行的管护;二是今年的春雪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连续降水超过一周,缓解了冬季寒旱风大对苗木的抽干影响。今年是项目收官之年,团队负责人郝伟带队在藏历新年之前就赶到那曲,以便尽早结束隔离期,尽快抓住春季工程实施的关键节点。可喜的是,亿利专家团队研发的技术保证了苗木安全越冬,为植树节送上了喜报。隔离期间,他们每天通过视频会议研讨、推进项目实施,并写下了复工日记。

  2月24日

  天气:中雪转多云转晴。最高气温-0.929℃(下午3时),最低气温-15.71℃(凌晨2时)。

  今天是藏历新年初一。因为疫情期间的隔离规定,我们不能聚集庆祝,所以通过视频给那曲当地的领导和伙伴们拜年。刚到那曲的时候,高原反应导致头疼、肠胃不适、失眠,这几天已经好些了。

  那曲当地的疫情隔离管理比预想的还要严格,我们只能在室内活动,无法去苗木基地实地查看。好在最近几天一直在不间断的下雪,湿润的环境缓解了苗木抽干现象。往年春雪要到四五月份才会比较集中,今年提前了将近两个月,这令我们喜出望外。那曲海拔4600米,冬季严寒风大辐射强地温低,苗木极易抽干,但是提早到来的降水缓解了这些影响,还可以节省车辆、水电、人工成本。我们原本因为无法去现场管护在室内急得团团转,看到天天下雪,我们又开玩笑说这叫“老天帮忙”。

  今天通过视频会议组织公司人员召开《2020年那曲专项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讨论会,就本年度课题任务、试验设计、交流机制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讨论。今年是那曲科研课题的结题之年,是展示公司科研成果,展现公司科研力量的总攻之年,我们必将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2月25日

  天气:中雪转多云转晴。最高气温-0.739℃(下午16:00),最低气温-18.21℃(早晨7:00)。

  让那曲见树,“一点绿”是不够的,成语讲“独木难支”就是这个道理,要像库布其那样成片绿,形成生态系统,那曲才不会由绿返秃。项目实施三年来,我们研发了多种栽植技术和管护方法,力求有效、经济,这样才能让那曲的树更成规模的绿,更可持续的绿。

  我们先后试过太阳能板发电增温、风光护补增温、树围聚热等方法,实际检验发现,成本高、实施难度大。目前我们采用了一种新方法,配合以人工修剪,苗木每年最多生长一米,通过两到三年管护,可以让枝条、根系更粗壮,三年后苗木的生长量不会很大,能够长年稳定在1.5至2米以下,保持季节性常绿。目前新方法种植的高山柳已取得成功。该方法冬季可以节省管护的人工、资金、物料成本,注意防风,相对来说更加高效易行。

  今天仍旧召开视屏会议,组织公司人员召开《2020年那曲专项科研课题实施方案》讨论会,主题是通过简化技术体系、深化技术措施,在最大程度的保证基地试验苗木成活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2月26日

  天气:中雪转多云转晴。最高气温-0.22℃(下午14:00),最低气温-18.23℃(凌晨2:00)。

  这几天每天都下雪,那曲城里,下一阵就化了。往年这个时候降雪较少,要到三四月降雪才多起来,六至八月多降雨,今年提前了。虽然那曲立地条件差,但是近期的气候较往年相对降水较多,空气湿润,是今年苗木正常返青的有力保障。

  那曲科技局派人来给我们送了奶茶、水果等慰问品,感觉很温暖,但是因为隔离限制,无法当面感谢。

  那曲植树的技术还需要改进,不仅效率需要提高,成本还要进一步往下压才行。藏北高原的高山草甸土,草根很密,一般打孔设备挖不动,市面上的工具又没有符合我们需要的现成设备。比如常见的冲击钻最大直径只有3.2cm,无法满足扦插苗打孔需求,而且每一台都需要配发电机,成本太高。我们的绿化工程师提出,自己研发一套设备是最好的。他提出了一个设计方案,可以提高速度和效率,降下设备、动力、人工等成本。我们已经订购了配件,等送到了就可以动手实施了。

  今天视屏会议讨论《2020年那曲专项科研课题实施方案预算》,以完善的方案、精准的预算保障今年科研任务的圆满完成。

  2月27日

  天气:中雪转多云转晴。最高气温-3.19℃(下午14:00),最低气温-14.59℃(凌晨2:00)。

  隔离有一段时间了,我们老想出去看看,可是又出不去,心里有些着急。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那曲地处高寒,和库布其又不一样,我们需要3月份能把苗木调上来,否则物候期错过了,发芽的苗子就使不成了。受疫情的影响,苗木检疫证的办理不知是否会拖延,这是我最担心的。

  今天视屏会议主题是《扦插苗扦插工具研制讨论会》,本次会议总结往年人工扦插方式弊端,积极探讨器械扦插可行性方案,打破以往因当地草甸土质地硬、土质复杂造成的传统扦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费工、费时等限制,实现小组作业效率最大化,极大地节约人工成本。

  2月28日

  天气:晴。最高气温-0.609℃(下午15:00),最低气温-25.08℃(早上7:00)。

  马上就要结束隔离了,有点兴奋。今天视屏会议主题是《试验数据分析研讨会》,详细梳理2019年全年至今试验数据,分析自2017年以来各项试验指标峰值分布情况,及对应指标下苗木生长状况。

  通过艰苦的努力,我们从库布其、青海西宁等地相继引种乔灌木46种、17万余株,破解了那曲树木生长的五大限制因子,项目基地苗木连续三年成功越冬,平均保存率达到70%以上。取得这个成绩,我们还是感到很欣慰的,能够为那曲人民早日实现家门口看到森林,闻见花香,听到鸟鸣的愿望做出贡献,我们亿利人很自豪。

  2月29日

  天气:多云转晴。最高气温-0.969℃(下午6:00),最低气温-22.25℃(早上8:00)。

  今天视屏会议对2017年至2019年环境数据、2008年至2020年那曲气象数据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要求3月底总结出大气环境对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及解决办法。明天,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那曲市隔离的最后一天。解除隔离后,我们首先要去苗木试验基地查看苗木越冬情况!

  3月1日

  天气:阴。最高气温-0.25℃(下午5:00),最低气温-11.69℃(早上7:00)。

  今天早晨起床后一直在等待防疫相关部门办理解除隔离相关手续,直到下午2点才办理完毕。随后按照防疫部门要求去所管辖的派出所去备案报到。下午4点去苗木试验基地看了苗木越冬情况。

植树节:西藏那曲植树攻关苗木越冬良好

  基地有积雪,我们安放的OTC(试验隔离罩)看起来像水晶般漂亮!令我们感到安慰的是,苗木越冬情况良好。表现较好的树种有云山、高山柳、圆柏、锦鸡儿,其他树种到苗木返青后就可以进一步研判越冬保存率。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我们要坚定地推进今年的工作,重点开展庭院、街道、公园绿地模式的构建,加强乡土树种和优质抗逆树种的引种、筛选,扩充和丰富高寒高海拔地区绿化树种,深化栽植管护技术的研发,力保完成项目课题示范任务。(傅恒)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理响中国】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