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身怀“隐身”绝技的星系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身怀“隐身”绝技的星系

来源:光明网2021-06-11 10: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这样一类星系,它们的单位面积上的亮度(面亮度)比夜晚星空的天光背景还要暗弱,因此它们被冠以“低表面亮度星系”的称号 (Low Surface Brightness Galaxies- LSBG; 图1)。面亮度暗于夜天光背景的特质,使LSBG难以被光学天文望远镜探测到,因此它们仿佛“隐身”在夜空中星系。

身怀“隐身”绝技的星系

图1. 低表面亮度星系Coma P (AGC 229385)图像。红色椭圆圈出的是Coma P(图源:Brunker et al. 2019)

  LSBG的“脱颖而出”颇为曲折。早在1970年,天文学家Freeman对36个漩涡星系和透镜星系开展测光研究,发现其中28个星系的中心面亮度集中在μ0=21.65± 0.30 mag/arcsec2,从而得出Freeman Law:所有盘状星系的中心面亮度是一致的常数μ0(Freeman 1970)。言下之意,宇宙中没有星系的中心面亮度比μ0亮,也没有星系的中心面亮度比μ0暗。

  然而,天文学家Disney于1976在Nature杂志公开发表质疑,认为Freeman Law在面亮度暗端反映的不是星系的真实分布,而是观测的面亮度选择效应所导致的有偏结果(Disney 1976)。

  在Disney观点的支持者中,McGaugh S.无疑发出了最强有力的声音。他收集并分析了80年代至90年代观测到的星系数据,发现这些星系(图2,不同形状的符号)的中心面亮度分布一直延伸到比Freeman常数低(暗)2星等的暗端,完全不符合Freeman Law(图1,黑实线)在暗端的结论,从而坐实了Freeman Law是由观测的面亮度选择效应所导致的有偏结论(McGaugh, Bothun & Schombert 1995 - MBS95)。

身怀“隐身”绝技的星系

图2. 星系的中心面亮度分布。横轴表示星系的中心面亮度,从暗(左)到亮(右);纵轴表示在每个中心面亮度区间内的星系的相对数量。不同形状符号代表从不同文章中收集到的星系,黑实线表示Freeman Law主张的盘状星系的中心面亮度分布(图源:MBS95)

  尽管如此,作为第一个关于星系面亮度分布的定量化结论,Freeman Law对后续的研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受限于早期望远镜的探测能力,Freeman的样本是不完备的,缺失了LSBG,而Freeman常数几乎就是大多数地面观测站的夜天光背景的典型值。因此,那些中心面亮度比夜天光背景至少暗1星等,即B波段的中心面亮度暗于22.5 mag/arcsec2 的星系便被顺理成章地定义为LSBG( Impey 1997)。

  据研究推算,LSBG的数量庞大,占宇宙中星系总数量的50%以上(MBS95; McGaugh 1996),在宇宙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河外天文研究领域(例如,光度函数、暗星系、Lyman alpha吸收系统、星系形成理论等)和宇宙学研究领域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符合LSBG定义的星系类型多样。矮星系由于自身光度低,且绝大多数具有低表面亮度,因此低表面亮度矮星系(LSB dwarf)占据了LSBG家族成员的半壁江山;其中,有一类特殊的LSB dwarf,它们论光度和质量是常规矮星系,但它们自身尺寸却远大于常规矮星系,几乎与银河系大小相当。因此,这类LSB dwarf在空间上极为延展和弥散,被称为超弥散星系(Ultra Diffused Galaxies - UDGs)。

  UDG是一种极端特殊的LSB dwarf,是指g波段中心面亮度暗于24 mag/sq. arcsec,但有效半径大于1.5 kpc的矮星系(van Dokkum et al.2015)。位于图3左图中心位置的星系DF17就是一个UDG,它在g波段的中心面亮度仅为25.1 mag/arcsec2,绝对星等仅为-15.2 mag,是一个不折不扣的LSB dwarf,但却拥有长达4.4 kpc的有效半径,个头超过了银河系。

身怀“隐身”绝技的星系

图3. 超弥散星系DF17(左图中心位置)和超弥散“暗物质缺失”星系NGC1052-DF2(右图中心位置)。左右两图不在相同的物理尺度下(图源:左图来自van Dokkum et al. 2015, 右图来自van Dokkum 2018)

  在标准宇宙学模型(Lambda-CDM)的框架下,宇宙中的暗物质质量约占27%,重子物质约占5%,暗能量占据剩下的68%。因此,整个宇宙中暗物质与重子物质的质量比值约为5,然而,这个比值在星系系统中会更高(可高达50)。例如:对于具有银河系恒星质量的星系,这个比值约为30 (van Dokkum 2018)。

  已有研究认为,对于LSBG,从星系中心到星系外围的各个半径处都由暗物质主导。然而,van Dokkum在分析NGC1052-DF2(图3右图中心位置星系)这个UDG的过程中,却发现其暗物质晕质量与恒星质量的比值不大于1,远远低于标准宇宙学模型的预测值。因此,他将这种UDG称为“缺失暗物质”的星系,对标准宇宙学模型提出了挑战。

  此结论于2018年在Nature杂志一经发表,便在河外天文和宇宙学领域轰动一时,引来了很多质疑声。但是,van Dokkum在随后的2019年又声称发现了新的“暗物质缺失”UDG(van Dokkum et al. 2019);还有其他几个研究团队也随之发表了独立发现的“缺失暗物质”的星系;例如,Mancera Pina团队发现6个”缺失暗物质”的UDG(Mancera Pina et al. 2019),国家天文台的郭琦团队发现了19个“缺失暗物质”的矮星系(Guo et al. 2019)。

  尽管如此,作为LSBG家族的极端分子,“缺失暗物质”的UDG仍然深处争议和被质疑的漩涡之中,但它们确为推动理论的继续革新打开了一扇窗。

  以高光度著称的巨星系,当星系盘极其延展的时候,它们的面亮度也会非常低,星系盘则呈现得十分暗弱,因此便成为LSBG家族名副其实的成员。至今,已发现的低表面亮度巨型星系(LSB giant)的数量稀少,不超过百位数;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明显的星系核和极其延展暗弱的星系盘。

  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低表面亮度星系Malin 1(Bothun et al. 1987)就是一个低表面亮度的巨型星系(LSB giant)。图4展示的是Malin 1,这幅图是用位于夏威夷的Mauna Kea天文台的3.6米口径的CFHT 望远镜对Malin 1所在的天区,在光学u,g,i,z四个波段进行长时间曝光(u: 6402秒,g: 3170秒,i: 2055秒,z: 3850秒),并叠加这四个波段图像所产生的深度图像(Boissier et al. 2016),我们能从中清晰地看到Malin 1的旋臂和延展的星系盘。

身怀“隐身”绝技的星系

图4. 巨型低表面亮度星系Malin 1(图像中心略偏上的有清晰旋臂的最显著的大星系(图源:Boissier et al. 2016)

  论星系的大小,我们的银河系可称得上是一个较大的星系,但若把银河系和Malin 1的大小相提并论,那么如图5的对比图所示,银河系(右部人工嵌入的漩涡星系)俨然一位站在Malin 1(中心偏左的漩涡星系)这个“巨人”身旁的“小矮人”。

身怀“隐身”绝技的星系

图5. Malin 1(图片中心偏左的大漩涡星系)与银河系(图像右方人工嵌入的漩涡星系)的绝对尺寸对比图(图源:来自Philplait发表在互联网上的文章‘Is This the Biggest Spiral Galaxy in the Universe?’ 中的插图)

  事实上,Malin 1可探测到的星系盘直径是160 kpc (Galaz et al. 2015),约为银河系的5-6倍。迄今为止,Malin 1仍独步天下,是我们已发现的宇宙中最大的、星系盘最暗的漩涡星系。

  此外,还有大量的LSBG的光度介于矮星系和巨星系之间,它们大多看似正常面亮度的盘状星系,但看不到旋臂结构,没有明显的星系核。若与同光度的正常面亮度星系相比,它们的星系盘则更为延展,因此面亮度和恒星面密度更低。

  可见,LSBG家族的成员可谓“鱼龙混杂”,不可一概而论。但不同类型LSBG在绽放个性的同时,也存在共性的问题。例如,大部分LSBG富含中性氢气体,但当前的恒星形成活动水平却非常低。

  那么,是什么导致LSBG在富含恒星形成所需的“原始原料”-中性氢气体-的条件下,却没有活跃的恒星形成活动?有研究提出,LSBG居住在低密度环境中,从而与周围星系发生碰撞进而触发恒星形成的机会渺茫。类似这种关于LSBG的恒星形成和演化的问题,迄今仍是一个开放的、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

  长久以来,受限于地面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我们获得的LSBG样本数量非常有限,并且几乎都处于近邻宇宙,面亮度相对高(22.5-25.0 mag/arcsec2),缺乏面亮度更低(暗于25.0 mag/arcsec2)或来自中高红移宇宙的LSBG,导致我们对面亮度极低的星系、中高红移宇宙中的低面星系的研究甚少,从而限制了我们研究LSBG庞大的家族对河外天文和宇宙学研究的影响。

  幸运的是,时下,国际上和国内越来越多的地面大口径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项目纷纷上马,例如,我国计划在2024年发射的空间站望远镜(Chinese Space Station Telescope - CSST),它们的巡天深度更深,能够探测到成规模的面亮度更低的星系,无疑将把LSBG研究推向更极端更广阔的物理空间。

  同时,我国的FAST望远镜的河外星系中性氢巡天数据,对本身就富含中性氢气体的LSBG的研究可谓增光添彩。因此,研究LSBG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

  作者:杜薇,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从事低表面亮度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研究。

  参考文献:

  Brunker et al. 2019, AJ, 157, 76

  Freeman K. C. 1970, ApJ, 160, 811

  Disney M. 1976, Nature, 263, 573

  McGaugh S., Bothun G., & Schombert J. 1995, AJ, 110,573

  Impey C. & Bothun G. 1997, AR&AA, 35, 267

  McGaugh S. S. 1996, MNRAS, 280, 337

  van Dokkum et al. 2015, ApJL, 798, 45

  van Dokkum et al. 2018, Nature, 555, 629

  Mancera Pina et al. 2019, ApJ, 883, 33

  Guo et al. 2019, Nature Astronomy, 4, 246

  Bothun et al. 1987, AJ, 94, 23

  Boissier et al. 2016, A&A, 593, A126

  Galaz et al. 2015, ApJL, 815, 29

  文稿编辑:蔡琳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