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来源:光明网2021-02-08 11: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请随我们进入“时间”的故事。

  时间对每个人而言,并不单单仅用来说明我们的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构成。时间在很多场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农民到航海家,从原始人到现在的科学家,人们的工作、生活,处处都与时间密切相关。可以说,时间左右着一切事物,攸关成败。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原始人:时间是关乎生命安危的大事

  在远古时代,人们过着原始群居的渔猎游牧生活,使用最简陋的工具,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以维持生计。为了避风遮雨,他们往往把森林、洞穴等天然场所作为固定的住地。

  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整个森林都活了过来,这时,原始人开始走出洞穴,在森林里采集果实和猎物,为生存做准备。

  在这一天的活动中,原始人时刻注意着太阳,他们要在太阳落山前回到居住的洞穴。因为只有洞穴里,才能躲避夜行猛兽的袭击,躲过寒气雾水的侵蚀,让他们能够安全的渡过整个夜晚。

  出于这个目的,原始人很快就意识到“时间”这个问题。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流逝,掌握他们返回洞穴的时间,以保夜晚的安全,增加生存的希望。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图1. 原始人根据太阳判断时间(图源:作者)

  古代农民:时间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在农牧业生产中,作物的播种、耕耘、收获、储藏,都需要与季节密切配合。安排得当才能得到好的收成,稍有差错就会造成歉收。于是,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准确地辨别季节以确定农时,也就是推算日期和时间,然后慢慢就演变出了最原始的日历。

  如果说原始的群居社会离不开“日”这个概念的话,那么对农业民族来说,就不能没有月份、季节和年的确定。

  最初,人们根据草木枯荣、鸟兽出没等物候现象来确定月份和季节,并以此指导农业生产。随着物候变化与自然变迁一次又一次重复印入脑海,天象的循环变化同样也留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于是,人们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来确定年月季节这些时间,组成日历,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图2.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图源:作者)

  皇权:时间是维持统治的手段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宣称其统治是顺天意,是真命天子,作为“真命天子”的一个表现就是持有更加准确的时间。时间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日历。所以在封建王朝,日历上升到法律的层面,称为历法,并设置专门的部门及官员来制定日历。如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有钦天监。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图3. 故宫日晷(图源:网络)

  历史上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汉代张衡、南北朝的祖冲之、唐代的一行、宋代的沈括、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徐光启等,都对日历的确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每一任新皇帝都希望自己给出的历法比前朝更准,并且会重新颁布历法,纪年等也都要重新开始。这样,历法的主要功能开始发生转移,除了客观上仍为农业提供时间安排外,更多的是偏向非农业的目的:为占星服务、为政治服务、为王权统治的建立和稳定服务。

  古代,由钦天监等专职天象观测的官员,通过观测确定日历,但这并不能发布,需要等到皇帝认可后,才能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皇帝的钦定即赋予了历法的国家属性,而诏令颁行则将历法直接赋予了国家法律的属性。

  与一般法律的颁布不同,历法颁布的仪式非常讲究,这也说明了朝廷对历法的重视。比如明代颁历,洪武时在九月初一日,永乐时改在十一月初一日,万历后又改为十月初一日,地点先在南京,迁都北京后在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即今太和门)。虽然时间和地点不同,但对日历的重视却是相同的,有记载这样说:“是日御殿,比于大朝会,一切士民虎拜于廷者,例俱得赐”。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图4. 清朝颁布历法的太和殿(图源:作者)

  到了清代,颁历典礼更为隆重。在每年的十月初一日,都要在午门举行仪式。乾隆后为避其“弘历”名讳,将“颁历”改称“颁朔”。由于清代的颁朔典礼十分隆重,故在乾隆五年颁朔时,乾隆一时兴起,作了一首诗《十月朔日颁时宪书》,以表其一统天下之得意心态。历法越来越隆重的颁布仪式,说明历法本身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航海家:时间是海上航行的指明灯

  对于中世纪的航海家来说,航海是非常辛苦的,狂风巨浪的威胁已经不值一提,在海上迷路才是要命的大事。大海无边无际,没有高山大河的标记,迷路是经常发生的事。

  一旦迷路,船员无法在途中找到岛屿或陆地,无法补充淡水和食物。而且那时还有一种比渴死饿死更令人头疼的病:坏血病。过去几百年间,这是在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一种病,有“水手的恐惧”之称。在大海中航行,即使不触礁,不遇到大风浪,迷路几个月后,船上水手会死掉大半。因此,海上准确定时定位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那个时候,在海上导航和定位被欧洲各国视为第一大事,很多国家都开出巨额大奖支持导航工作。西班牙的菲利普三世于1598年颁布诏书,宣布设立经度奖金,任何人只要找出海上测量经度的方法,就可以得到2000金杜卡托的奖励。后来,其他国家相继跟进,荷兰悬赏一万佛罗林,法国出价十万里弗,英国出价2万英镑(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万人民币)。

  海上导航的关键是“经度”的测量。在英国的哈里森用航海钟获得了大奖以后,远航的轮船上带着几十块航海钟已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可见航海家对精确时间的迫切需要。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图5. 航行的水手需要精确时间来进行导航(图源:作者)

  科学家:时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现代,时间通常和频率联系在一起,统称时间频率。时间频率目前是实现测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时间频率信号可以通过电磁波传播,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基于此,高精度时间频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参量,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时间频率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基础,对科技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2011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一度宣布他们发现了超光速现象,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如果实验结果被证实,现代物理学的基石——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将受到颠覆性的冲击,现代物理理论大厦将会动摇。这一消息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应。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分析,英国科学家与荷兰物理学家认为,实验过程中应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时间同步,对星载原子钟随卫星运动的相关效应考虑不周,出现了时间测量误差,超光速现象并不属实。如果没有时间上的错误,这将给科技界带来一场地震。

时间于你而言是什么?

  作者简介:

  李孝辉,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卫星导航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时间频率测量、时间同步、卫星导航。

  何雷,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研究室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原子钟性能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