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什么阳历月的天数如此不同?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为什么阳历月的天数如此不同?

来源:光明网2021-01-25 17: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请随我们进入“时间”的故事。

  目前世界通用的日历是阳历,它的起点被国际上定义在耶稣诞生日,周期是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实际使用的主要日历除了阳历,还有阴历和农历。阴历考虑的是月亮的运行周期,农历则同时考虑月亮和太阳两者。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亮绕地球公转的3个周期之间不是整倍数关系,因此历法制定者就需要协调这3种周期,不同的协调方法产生了不同的历法。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来确定一年的长度,接着确定月的长度。阳历的月有28天、29天、30天、31天,大月和小月出现的次序有些无序。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呢?这是科学和政治协调的结果。

为什么阳历月的天数如此不同?

图1. 阳历的产生根据人们对太阳的观测而来(图源:作者)

  阳历的制定,需要协调地球自转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随着人们对“年”长度的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阳历也被不断更新。

  公元前45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采用了埃及天文学家对时间进行测量后的结果,确定一年为365.25天。他们当时制定阳历的基本思路是:使阳历的年有两种长度,一是小于回归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一是大于回归年,定为366日,叫做闰年。

  然后就是解决“几年一闰”,合理设置闰年的问题。一个回归年的零数为6小时,积累4年则将近一日,设置“四年一闰”较为合理。

  凯撒的生日在7月,于是就把单月定为大月,每月31天,6个大月共186天;除2月份以外的双月定为小月,每月30天,5个小月150天;2月则比较特殊,闰年时设为30天,平年是设为29天。这样,一年的366或365天就此形成。

  这就是儒略历。 

  凯撒去世后,他的侄子屋大维即位。屋大维生于8月,而8月竟然是小月,这让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天文学家没办法,只好把8月改成大月。于是把8月以后的偶数月(10月和12月)也都改成大月,奇数月(9月和11月)则都改成小月。如此一来:大月有1、3、5、7、8、10、12共7个月217天,小月有4、6、9、11共4个月120天,这时只好把2月改成平年28天和闰年29天。这样的阳历历法,被叫做奥古斯都历。

为什么阳历月的天数如此不同?

图2. 大小月示意图(图源:网络)

  虽然奥古斯都历搞乱了大小月的次序,但这种历法仍然准确协调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用起来也还算方便。

  在奥古斯都历使用了一千多年后,天文学家发现了问题。早前测量的“年”比实际的稍微长了一点。一年比365天并不是多6小时,而是多了6小时再减去大约650秒。别小看这650秒,累计400年就会是大约3天。也就是说400年里多闰了3次。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儒略历进行了修订,改成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主要改革之处就是调整了闰年的设置方法,让每400年少闰3次。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公元年数后两位均为零者,如1600、1700、1800、1900、2000……等等,能被400整除时,才能定为闰年。如此这般,每400年就可以少闰3次,设置为97个闰年。

  格里高利历也叫公历,是20世纪以来世界通用的历法。

  格里高利历调整闰年设置规则后,虽然很准,但从儒略历到格里高利历经过了上千年,中间又出了几次错误,到1582年的时候,已经多闰了10次。也就是说,日历的日期落后了10天,需要调回去。也就是需要跳过10天,在1582年10月4日之后,直接为10月15日。

为什么阳历月的天数如此不同?

图3. 不少城市都有太阳历广场(图源:作者)

  素以保守著称的英国人,大不列颠及其北美殖民地直到1752年才弃用儒略历、改用格里高利历。结果就是这是需要跳过11天,从9月2日直接变为9月14日。这一改动在伦敦引起轩然大波,市民们认为自己被骗取了11天房租,上街游行者的口号则更为愤怒:“还我11天的生命来”。

  当时,身在美洲的富兰克林劝告人们不必沮丧,因为“你可以在本月2日平静地躺下,直到14日早晨才醒来”。俄罗斯则更为固执,直到1918年革命后才改用格里高利历,这次需要跳过13天!因而当列宁在宣传“资本主义的最后一夜是寒冷的”时,当时还是儒略历10月24日夜,这也就是为什么十月革命纪念日被定为11月7日的原因。

  虽然乱,但阳历的历年与回归年十分接近,与季节和节气吻合,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所以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但由于屋大维搞乱了阳历的历月制度,而且格里高利历本身也并不十分完美,它处于对阳历不断探索改革的过程中。针对格里高利历的不足,联合国很早就提出改革历法,建议实行新的《世界历》,但这个问题一直在讨论过程中,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作者简介:

  李孝辉,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卫星导航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时间频率测量、时间同步、卫星导航。

  孟令达,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时间频率测量、时频科学数据管理、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