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来源:光明网2020-12-03 17: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日20:42,忽然看到微信群里的一张截图。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我通常不怎么看截图,但这张图就在我凑巧扫过一眼后,让我陷入震惊——美国的Arecibo望远镜的馈源支撑平台从空中坠落了。回过神来,我终于意识到,Arecibo的时代可能真的结束了。

  前段时间这台望远镜馈源支撑的第一根索断裂砸坏反射面时,虽然也很难受,但还是觉得这是可以修复的。甚至到第二根索断裂的时候,我还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这个射电望远镜的老大哥能恢复健康,再和我们并肩战斗。但现在看来已经几乎没有可能了。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发展的Livingstone曲线

  Arecibo生而不平凡,在将近60年前就让人类建造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达到了巨大的口径。从射电望远镜灵敏度随时间发展的Livingstone曲线上就可以看出,Arecibo是划时代的。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凭借独步天下的灵敏度,Arecibo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测量水星的自转周期,发现第一个脉冲星双星系统并促成了引力波的间接探测,发现第一颗毫秒脉冲星,发现河外超脉泽等等。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近年来,Arecibo仍然在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完成了ALFALFA巡天,发现了第一个重复的快速射电暴,以及对很多小行星进行了雷达成像。Arecibo是一个老大哥,不仅因为它年龄大、口径大,还因为它的勤奋和它取得的这些重要成果。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我没有到过Arecibo现场,但却对它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我的射电天文观测经验是在使用Arecibo的过程中积累的。我多次使用过Arecibo进行观测,每次打开CIMA进行远程观测会感到心潮澎湃。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我也多次受惠于Arecibo的ALFALFA巡天和GALFA巡天数据。在碰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也时常会去翻看Arecibo 的网页,经常能有很多收获。Arecibo就像我无言的老师。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就在今年1月,FAST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始向天文界开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开始巡天之旅,这或许让57岁的Arecibo的离去变得不那么悲伤,虽然,FAST的灵敏度是空前的,并且已经有相当出色的成果产出,但我们依然没办法确定它是否能达到Arecibo所取得的就。但不管怎么样,单口径之王有了它的继任者,也让我们祝福FAST能有足够的运气,更深层次地探索宇宙的奥秘,继续延续单口径之王的辉煌!

纪念生而不平凡的Arecibo

  Arecibo年表

  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1997/06/some-facts-and-little-history-about-arecibo

  # 1963年 Arecibo建成

  # 20世纪70年代早期第一次升级改造

  # 1992年-1997年第二次升级改造

  # 2020年12月1日馈源平台坠落

  作者简介:钱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2009年至今在中国天眼FAST工程工作。在大科学装置调试期间,负责FAST的观测规划和数据格式转换等工作,期间参与发现了一批脉冲星,包括FAST首颗脉冲星。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9年获“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