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冥王号”登陆贝努小行星取样 将带来“太阳系婴儿照”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冥王号”登陆贝努小行星取样 将带来“太阳系婴儿照”

来源:光明网2020-10-23 12: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1日凌晨6点12分,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OSIRIS-REx(冥王号)探测器,在离开地球四年之后,首次在距离地球超过3.2亿公里的小行星Bennu(贝努)上短暂着陆,并采用了“即取即走”(Touch and Go)的方式采集了一些样品。预计采集到的样品至少有60克,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以来人类从外太空一次性采集样品最多的一次。

  目前,冥王号实时传回的数据表明,它的触碰式样品采集设备(TAGSAM)成功接触了小行星的表面,并发射了一股氮气,这股氮气搅动了贝努表面的灰尘和砾石,其中有一些应该已经进入了样品采集装置中。冥王号的工程师还确认,航天器与小行星表面接触后不久,便启动推进器并安全地撤离了贝努。位于华盛顿的NASA总部行星科学部主任Lori Glaze说:“这次采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冥王号已经达到了很多个里程碑,这次我们安全、成功地接触了贝努的表面,这进一步体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奥秘的决心。”

“冥王号”登陆贝努小行星取样 将带来“太阳系婴儿照”

  该图片于10月20日在OSIRIS-REx任务的即取即拍(TAG)采样活动中捕获,显示了NASA航天器降落在小行星Bennu表面上前后的SamCam成像仪的视野。

“冥王号”登陆贝努小行星取样 将带来“太阳系婴儿照”

  冥王号探测器正在接近小行星贝努表面的过程中

  现在,冥王号团队已经开始评估航天器是否成功收集到了物质,以及采集到了多少。冥王号的目标为至少采集60克样品,大致相当于一颗棒棒糖。如果样品量已经足够,任务团队将引导探测器小心地保存好这些珍贵的样品,并于2021年3月开始返回地球。如果采集到的样品不够,他们准备再明年一月份再进行一次采样。这个确认过程大约将花费一周的时间。

  冥王号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将使用多种技术来远程识别和测量样品。首先,他们将比较着陆地点在采样之前和之后的照片,了解有小行星表面有多少物质因气体爆炸而发生了移动。为了存储样本,工程师将命令机械臂将样本收集器头放入位于飞船的样本返回舱(SRC)中。然后,机械臂会缩回到航天器的侧面,返回舱关闭,探测器将开始为2021年3月从贝努出发返回地球而做准备,此时将会是贝努小行星下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返回最省油的时间。探测器计划于2023年9月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着陆。

  冥王号是什么?

  冥王号的全称是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OSIRIS-REx),它是NASA发射的一个小行星探测器,目的是前往近地小行星贝努,并将少量样本带回地球进行研究。这个探测器是2016年9月8日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基地发射的。按照计划,它在2018年到达本努,并在2023年将样本带回地球。这是美国发射的首个从小行星采集样本并带回地球的任务,是NASA新疆界计划的第三项任务。第一项为2006年1月19日发射的“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第二项为2011年8月5日发射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

  为什么冥王号要去贝努采样本?

  贝努是一颗直径约500米的近地小行星,编号1999 RQ36。它属于碳质小行星,其组成成分并未经历过剧烈的变化,这意味着它表面和内部的物质都是太阳系诞生时产生的。研究像贝努这样的小行星,可以使科学家洞悉早期的太阳系,包括地球的形成方式,以及生命起源的问题。由于贝努非常古老,年龄超过了45亿年,它的组成成分很可能包含了生命最初在地球上形成时的物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基于碳原子链以及氧、氢、氮等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分子产生的。但是,科学家希望从贝努的样本中找到不属于传统生物学的有机物,这将会帮助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含碳小行星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所起的作用。

  与地球的地壳中含有的物质相比,小行星贝努可能富含铂和金这两种化学元素。大多数小行星并不是完全由固体金属组,但许多小行星确实包含具有使用价值的元素,这些物质在未来有希望进入到人类工业中,替代部分宝贵的资源。详细研究贝努小行星,有助于回答小行星开采是否可行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虽然现阶段大多数人将注意力集中在稀有的金属元素上,但是水可能也是小行星贝努另一个重要的资源。水可用解决宇航员的饮用和生活所需,也可以分解成氢和氧,满足呼吸所需或者火箭的燃料。鉴于将水等必需品运送到太空的成本极其高昂,如果宇航员可以从小行星中提取水来满足生活和燃料所需,那么人类进军外太空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对地球有潜在危险吗?

  NASA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一直在持续追踪近地天体(NEO),尤其是像贝努这样的会进入距离地球750万公里范围内的天体,它们被归类为对人类具有潜在威胁的天体。在2175年和2199年之间,小行星贝努撞击地球的几率约为2700分之一。

“冥王号”登陆贝努小行星取样 将带来“太阳系婴儿照”

  小行星贝努的这张照片图像由冥王号探测器于2018年12月2日在距离小行星表面24公里的地方拍摄的12张照片拼接而成

  冥王号探测器花了两年时间围绕着贝努飞行,并对这颗小行星进行了详细的勘测。科学家注意到,这个小小的世界与他们所预想的并不完全相同。冥王号团队希望在小行星表面找到一些理想的沙地进行采样,但事实证明,贝努是一个典型的“瓦砾堆”型的小行星,其表面崎岖不平,巨石遍布。冥王号在设计之初是为了在平坦、均匀的表面着陆,但贝努表面的岩石太多,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幸运的是,冥王号的导航功能极为出色,最终工程师们选择了一个名为"夜莺 "的着陆点,并采取了一定的机动,终于进行了采样。这个地点很小,只有几个停车位那么大。

  目前人类从小行星上开展的采样活动屈指可数。日本的隼鸟号(Hayabusa)探测器成功地从一颗名为“丝川(Itokawa)”的小行星上取样并返回,而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上采集了大量的样本,目前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如果冥王号采样成功,那么它就和日本的隼鸟号(Hayabusa)和隼鸟2号探测器一起载入小行星探索的史册。

  作者简介:刘玉娟,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研究方向:太阳系外行星搜寻,恒星高分辨率光谱分析。2007和2008年利用中国自主设备2.16米望远镜探测到首颗褐矮星和太阳系外行星。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