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来源:光明网2019-12-26 10: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京时间12月20日17点44分“玉兔二号”再一次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一直在月球背面工作的它有什么话想说呢?继续来看看它的旅行日记吧!

  2019年1月29日,当月球上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我身上左侧的太阳能板上时,我根据太阳高度角变化择机退出了“月夜休眠”,打开负载在身体上的右侧太阳能板,竖起桅杆,准备开始第二个月昼的探测工作。特别感谢地球的叔叔阿姨为我准备的抗寒利器——同位素“暖宝宝”,它能够不受温度、压力和电磁场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持续提供热量,让我平安度过了极低温的月夜,经过10多天的修养,我浑身充满了能量。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为什么要探测月球背面

  天文学家一直希望找到一片完全宁静的地区,监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在地球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磁环境会对这样的观测产生严重干扰。而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因为月球自身屏蔽了来自地球的各种无线电干扰信号。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低频观测是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的重要手段,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利用四哥携带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低频射电频谱仪采用三天线单元接收太阳爆发和宇宙空间来波电场信号,获取低频电磁波信息,对太阳的电磁波辐射和着陆区上方的月球等离子环境进行研究。

  我和四哥所处的着陆区域冯·卡门撞击坑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SPA盆地是月球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形成于43~39 亿年前的前酒海纪,盆地最宽处直径约2500公里,坑深约13公里。因其所具备的“大”“深”“古老”等特性,SPA盆地蕴含着探索月球45亿年漫长演化历史和月球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a) SPA盆地嫦娥二号DOM图;(b) SPA盆地嫦娥一号数字高程图。白色虚线为SPA盆地边界,两个红色原点分别表示南极点和艾特肯撞击坑。(该图由地面应用系统曾兴国制作)

  对比“玉兔”姐姐月球正面和和我拍摄的月球背面的图片,月球正面的石块比背面的多,这是因为月球正面更年轻,很多石块还没有完全风化成月壤,而月球背面因为更古老受到了更多的撞击以及更长时间的风化,所以月球背面比月球正面的撞击坑更多,显得更不平坦一些。

 

  给大家拜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个月昼探测期我和四哥在月球背面迎来了第一个也是最盛大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了让我们不孤单,地球叔叔阿姨们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陪我们一起工作,度过了一次特别的新春佳节。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大年除夕吃饺子,家家户户放鞭炮。站在地球上仰望天空,绚丽的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在天空中竞相绽放,把黑暗的夜空装点得灿烂夺目。其实这样五彩缤纷的“烟花”在月球上也有很多,这不前辈嫦娥二号给我和四哥寄来了亲手制作的贺年卡,这张卡片中的“礼花”都是从她自己拍摄的高分辨率全月图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前辈嫦娥二号寄来的新春贺卡

  天河基地诞生了

  就在我和四哥沉浸在欣赏月球礼花的喜悦中时,地球的叔叔阿姨也传来了捷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美国时间2月4日中国北京时间2月5日(大年初一)批准了他们申请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及附近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将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小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将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莫名感觉有更多小伙伴陪着我了,开心。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理实体命名影像图

  不过由于正值新春佳节,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一直到2月15日才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对于这些命名,来自地球的小伙伴开了各种各样的脑洞,逗得我和四哥捧腹大笑,实在是佩服大家的想象力。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高兴之余,我不禁想如果我们没有探月,没有发射嫦娥探测器,国际上会让我们起名吗?答案当然显而易见!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探寻古老的岩石

  除了拍摄神器全景相机,我还携带了另一个寻宝神器——红外成像光谱仪(VNIS),利用它在月球背面获取的光谱数据,可以帮助分析月球背面着陆区附近的矿物组分。在第一月昼探测期间,我携带的红外成像光谱仪就开展了科学探测活动,对A和S1两个探测点进行了就位光谱探测,获得了清晰的光谱图像。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a)A探测点VNIS获得的600nm图像;(b)S1探测点VNIS获得的600nm图像;(c)全景相机拍摄的探测点S1处的全景图像

  在这个月昼中,我接到了三哥鹊桥中继星发送的遥控指令,向着S1探测点附近的岩石继续前进,开展了近距离的探测,下图是我用全景相机拍摄的石块探测区域岩石图像。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a)第一月昼S1探测点附近岩石的全景相机图像(黑白);(b)第二月昼石块探测区域岩石的全景相机图像(彩色)

  看着这些图片,我冥冥之中感觉到也许这些就是地面叔叔阿姨心心念念寻找的古老岩石。

  又要休眠了

  工作起来就忘了时间,转眼月夜即将来临,我的第二个月昼探测工作就要结束了,又要休眠了。我知道地球的叔叔阿姨在我和四哥休眠后将会加班加点地处理和分析我们传回的数据,期待他们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取得新的科学发现!期待接下来的月昼旅行~小伙伴们再见~

“玉兔二号”月球背面旅行日记②

  作者简介

  熊雅颖:硕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工程师,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成员。

  高兴烨: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程师,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成员。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