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发榜,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选!专!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不仅能够让本科四年丰富多彩,更能获益一生!所以在此,小天要隆重地推荐我们的天文专业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在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今天小天也邀请到了几位本科为天文专业的研究员和在读学生,一起分享学习天文的趣事!
光明网:高考报志愿时为什么选择天文专业?出于哪些考虑?
苟利军:回想20多年前报考南大天文系,可以说是儿时星空梦想的一种延续和追求。时间给了我们任何其它专业都无可比拟的平静与豁达。初考没中,于是又复读一年,最终如愿以偿。
李然:我学习天文主要是受到两本书的影响,一本是基普索恩的《黑洞和时间弯曲》 一本是卡尔萨根的《宇宙》。前者让我觉得天体物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专业,后者让我觉得天文学家是一个很酷的职业,所以就选择了学天文。
李海宁:坦白说,中学的我并不是一名天文爱好者,当时也是第一次听说北师大有天文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了解到天文学是个理科基础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就是物理和数学的综合体;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是个可以有很多机会探索未知世界的专业,不是谁都能够选择、在哪儿都能见到的专业,小时候觉得这件事情很酷。
黎耕:记得上高中时候读到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形容人类的渺小与自作聪明。人相对自然确实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总有一些人在物质层面之外,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富足,很荣幸,我能成为这些人中的一个。
杨帆:仰望星空,总觉得浩渺星空,藏着无穷的奥妙。也许年幼的我们都会百般追问,宇宙有多大,宇宙的边在哪里,外面有什么?曾经的课桌中,藏着的“禁书”除了“读者”,还有一本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选择天文,可以说是在继续儿时的梦想。
谭媛:本科四年的时间里也算是尝试了不少不同的领域,到了快毕业的时候认真回想了一下,觉得果然还是在《广义相对论》的课上,听黄超光老师讲到黑洞的时候心情最为激动,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奇妙的东西,于是就坚定不移地入了天文的坑啦~
光明网:目前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哪些实际意义?
苟利军:我的目前研究方向为黑洞。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天文学研究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是渐行渐远,尽管从短期看,天文学本身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从长久的角度来看,天文学的研究为人类的未来做着未雨绸缪的事情。
李然: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宇宙学和引力透镜。具体来说,目前我比较关注利用几种不同的引力透镜观测方法来研究暗物质本质。暗物质目前我们知道占据宇宙实物(不包括暗能量)总量的80%以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种基本粒子,是什么样的基本粒子,还不清楚。引力透镜通过精确的测量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有点像是通过建筑物的外形来推测建筑材料,对外行来说很难,但是对业内建筑师来说就可以做一些推理。
李然参加北京大学天文系2001级2002级本科生篮球比赛(第一排左四)
李海宁:目前从事的是恒星考古。我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都是在试图寻找宇宙之中最古老的恒星,穷尽洪荒之力获取关于它们的一切可观测信息,然后像地球上的考古学家一样,从这些宇宙化石出发,反演每颗星星、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成长故事等等。直观来说,这些研究对于民生也许没有多大的实用性。但是当你通过研究这些古老的星星发现,其实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和宇宙大爆炸的最初一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会不由自主的意识到人类之于宇宙,压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渺小。
黎耕:我从学习天文到学习天文学史,是更希望深入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哲学思想叫“天人合一”,古人认为万事万物之间都是紧密相联的,天与人也不例外。学习天文或许不能让你直接在经济上变得多么富足,却会让你在精神上收获满满。经济上的富足是一时的,精神上的富足确是一生的。你,值得拥有!
黎耕于2000年9月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天文台拍摄
杨帆:目前我的研究和学习主要是时域天文学方面,包含探测研究活动星系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X射线双星及黑洞发现,系外行星掩食特性研究。宇宙天体的形成、演化和消亡的时标动辄以亿年为单位,但依然有些天体会在我们可以检测的时间尺度发生变化。而这些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天体或者是变化及其剧烈(比如活动星系核),或许是其变化时标和我们人类行为有类似的特性(系外行星绕转恒星)。无论哪类,都深深吸引着天文工作者,也是很多重要成果的诞生地。
谭媛:目前在做的这个小课题比较简单,就是通过拟合大质量黑洞附近的恒星的轨道运动来给出黑洞基本参数的限制。这是黑洞基本性质测量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广义相对论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光明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儿?
苟利军:就是发现原来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天体现象和我们的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竟然如此相似,比如龙卷风就像黑洞周围的时空漩涡,黑洞的喷流就像高压锅的气嘴喷出来的气。
李然:一件难忘的事情就是大一去上俞允强老师的《物理宇宙学基础》,俞老师说哈勃定律看起来就是宇宙在膨胀,实际上是很不平凡的事情,如果你承认哈勃膨胀,那么你就会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宇宙中今天的一切结构在过去的某个时刻都不存在。我从这个课上认识到宇宙这种看上去很大很玄妙的概念是完全可以用物理理解的,然后对黑洞的兴趣就转向了宇宙学。
李海宁:本科学习的时候,天文学的学生与其他理科的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最得意的莫过于人数不多的我们却可以拥有好几个楼顶。天文系的迎新、中秋、新年、毕业晚会都可以脚踏教学楼、头顶灿烂星空,简直不要太逍遥。当然,每年都有机会去各大观测站点,配着专业设备数流星、看银河,只有天文学才能带给你的无敌体验。
黎耕:天文是一个绝对的小众学科,好处是物以稀为贵,缺点就是社会认知度较低,也因此很容易闹笑话。记得前几年去一个贫困地区做科普报告,高中校长得知来了个学天文的,于是把全校五百多文科生召集起来准备听讲座,因为他认为天文和中文一样属于文科。另外还有不少朋友咨询明天天气怎么样,或者请帮忙算星座的。当然,天文本身少不了浪漫,与心爱的人一起观测月亮或者看看流星雨,立刻秒杀一众学科。
杨帆:很多次当我的文章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按照计划写完的时候,导师们都会哈哈大笑,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是普适的。有一次我加了一句,不止我一个这样,看某某望远镜,他们的推迟时间和报告年份都被做成了散点图了,线性拟合!直接笑喷全场。事实上这个望远镜绝对是史诗级的设备,全世界的天文工作者都翘首以待,不断的延迟发射就是要做到精益求精。试想,如果我们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做到完美,何谈我们能挑战那些全人类都不知道的未知领域。
谭媛:之前读了一篇关于银河系中心大质量黑洞的综述,其间说到人们对于它的认识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从最初的只能观测到它周围距离较远的热气体,再到稍近一些的恒星,再到距离小于一角秒的恒星,甚至于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描绘出某些恒星的完整轨道,并且由此确定中心天体的质量,判断出它真的是一个黑洞。当时就觉得,这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啊,而现在我自己也终于有机会有可能可以在这段历史上留下那么小小的一笔了。
光明网:请为热爱天文的考生推荐一本图书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苟利军:《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看似解决,实则不知,这是一本介绍当今天文和物理前沿疑难问题的大众科普读物。
李然:我依然建议热爱天文的考生阅读《黑洞和时间弯曲》,这是吸引我学天文的书之一,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本非常棒的科普图书。当然我自己也写了一本科普书《漫步到宇宙尽头》,读起来可能比前一本容易一些。
李海宁:《天文大发现——宇宙的真相》。除了王婆卖瓜的推荐一下自己的译著之外,更因为我本人很喜欢这本书。天文学尤其是观测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现代天文发展的演化史。这本书再现了从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起一百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天文发现,除了发现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展现了人类在不断探寻宇宙奥秘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奇妙的幸运和收获的惊喜。佳文美图概览天文观测四百年,你不能错过。
黎耕:天文的科普图书林林总总,在这里我却要推荐一本科学史方面的畅销书——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无论是中国汉代的浑盖之争,还是西方的科学革命,无不以天文学思想的变革为根源。唐代名相魏征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通过对天文学历史的解读,让你可以最终树立理想,开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事业。
黎耕于201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天文系拍摄
杨帆:我推荐《星际穿越》。这本书的作者吉普索恩、译者苟利军老师都对我的研究生涯有很大帮助。苟老师是我就读的国家天文台的教授,对年轻人很是帮助。试想,读完这本书,来找他直接讨论,最后再弄个签名,绝对能激发兴趣。而吉普索恩,他的办公室就在我现在工作的办公室的楼上,这位大师经常会分享些经验。
谭媛:《今日天文》系列图书。这套书是我们《基础天文学》课程的教材,也很适合作为科普读物来阅读。它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各大行星、恒星、星系的相关知识,而且它并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围绕科学方法论,对知识的采集,分析,建模,指导,使用等多方面的全景式刻画,是一套非常不错的天文学基础书籍。
光明网:为今年的考生写一句话
苟利军:要生活,但梦想还是值得追逐的。
李然:我认为宇宙是无穷的,不仅仅因为是它本身的无限,也因为认识它的方式是无限的。
李海宁:1964年,美国射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捕猎鸽子时,意外发现微波干扰并不是由鸟粪造成、而是来自于宇宙大爆炸的遗迹。1978年,他们因这项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如果你也喜欢这样奇妙而充满惊喜的天文学,欢迎加入探索未知宇宙的行列。
黎耕:霍金曾说过:“我们不过是一颗不起眼的渺小行星上的一群高级灵长类动物。但是我们却能理解宇宙,这足以让我们与其他物种截然不同。”如果你希望成为那个让人类更加伟大的人,请报考天文系!
杨帆:选择职业不一定要放弃梦想,兴趣是工作上直面风雨的重要动力。
杨帆与Barry Barish教授在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内合影(Barry Barish教授: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林德名誉教授)
谭媛:如果你也曾对神秘莫测的星空感到好奇,有想要探索它的欲望,那就快来天文专业吧~
六位天文专业学霸级人物为大家分享了他们和天文的故事,浩瀚的星空依然等待着更多人去探索,热爱天文的考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蔡琳、宋雅娟)
受访嘉宾:
苟利军,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
李然,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云人才计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李海宁,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博士。
黎耕,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帆,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读博士,现在加州理工联合培养。
谭媛,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19级天体物理专业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