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食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甘蔗,承载着我国食糖产业近九成的产量重任。在素有“中国糖都”之称的广西,连续34年糖料蔗产量领跑全国的辉煌背后,凝结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在甘蔗种业创新道路上的坚守与深耕。
11月19日至21日,“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种业研究成果推介暨甘蔗新品种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成为我国甘蔗种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生动注脚:2025/26榨季,广西农科院培育的桂糖系列品种,在广西1234.34万亩蔗田中占比达62.41%,连续七年坐稳全国甘蔗品种种植面积头把交椅;其中桂糖44号种植面积突破350万亩,带动蔗农综合效益提升超20%。来自国内外200余名政产学研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份守护国家食糖安全的“广西答卷”。
把“糖罐子”根基扎在自己地里
“广西蔗糖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我们的育种工作,直接连着国家食糖安全的底线。”广西农科院党组副书记陆宇明道出了甘蔗科研人的责任与担当。曾几何时,我国甘蔗种植一度面临品种困境:上世纪依赖传统品种导致产量偏低,后来台湾新台糖22号虽迅速铺开,占据广西六成以上种植面积,但随着推广年限增长,其宿根性差、抗逆性弱的问题愈发突出,给产业发展埋下隐患。
破局的希望,孕育在育种实验室的微光中。从上世纪80年代育成累计推广超6000万亩、至今保持大陆单一甘蔗品种推广纪录的“桂糖11号”,到如今形成涵盖76个品种的“桂糖家族”,广西农科院用四十余年的坚守,换来了品种迭代的“加速度”。2004年起,该院科研团队联合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开启联合攻关,首创“强宿根、耐机收性状早期选择技术”,将育种周期从“十年一代”压缩至“五年一代”,杂种圃土地利用率提升14.8倍,为品种创新按下“快进键”。

桂糖42号、桂糖44号的成功培育,标志着我国甘蔗品种迈入第五次更新换代。桂糖42号蔗糖分较新台糖22号提高4.8%,可提早开榨20天以上,近五年持续位居全国单一甘蔗品种种植面积首位;桂糖44号作为国内首个大面积推广的“强宿根+宜机收”品种,宿根年限延长3年,耐机收指数提升25%,2024年种植面积达217.5万亩,较2019年增长40倍。
让科研成果长出“金翅膀”
“育好种”是基础,“育好苗”才能让好品种真正发挥价值。在广西农科院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苗圃,国内首条甘蔗脱毒组培清洗、灌装、封口一体化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各项工序一气呵成,作业效率达到人工操作的3倍以上。“过去脱毒种苗一年只能扩繁一次,现在我们突破季节限制实现‘一年三繁’,年产能力达到1.5亿株。”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建明介绍,团队牵头组建的7个脱毒种苗分中心,可满足百万亩蔗田的种苗需求,从源头破解了传统自留种“退化快、病害多”的顽疾。
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广西遭遇干旱灾害,吴建明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深入崇左、来宾等主产蔗区,启动“科技赋能·蔗田抗旱”专项行动,捐赠价值30余万元的种苗与农资,现场培训千余名种植户。近三年来,团队通过光明网、广西电视台等平台开展技术直播10余次,在线服务超40万人次;组织线下培训60多场,覆盖种植户1万余人次,真正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了农民“看得见、用得上”的生产本领。
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让种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广西科创农业科技公司曾因专注甘蔗整秆式联合收获机械研发,面临产品单一的发展瓶颈。农科院团队主动对接,不仅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还协助企业开发甘蔗种茎收获、脱毒种苗种植等配套装备,并联合广西糖业协会举办脱毒种苗春耕现场会,为企业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如今,该企业已成功转型为“甘蔗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5年,广西农科院联合共建或提供技术服务的全国甘蔗良种繁育基地超150个,数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成果转化累计收入超6000万元,实现了“科研顶天、产业立地”的良性循环。
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研讨会上,吴建明发布的“五项历史性突破”令人振奋:桂糖系列品种全国推广占比超40%、广西占比超60%,创30多年来新高;脱毒种苗年产能力、良种繁育基地数量、成果转化收入均刷新历史纪录;2025年一举斩获两项省部级发明一等奖,其中一项为我国甘蔗生产领域首个省部级发明一等奖,实现行业零的突破。这一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广西甘蔗种业“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的日趋成熟。

开放合作让种业创新之路越走越宽。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来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5位国际糖业知名专家,围绕甘蔗品种改良、规模化种植等前沿话题作学术报告,分享全球蔗糖产业发展经验。“我们既要引进来吸收先进技术,也要走出去展示中国成果。”吴建明介绍,目前桂糖系列品种已在东盟国家试种成功,凭祥市“全国首个全域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正凭借沿边区位优势,成为辐射东盟的种业交流合作平台。
甘蔗种业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截至2025年,广西农科院甘蔗团队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制定地方及行业标准7项,出版专著7部,在《BMCGenom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下一步,我们要推动甘蔗种业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让这一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吴建明表示,广西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刃,不断攻克种业难题,让“中国糖”的根基更稳、成色更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贡献坚实力量。(记者宋雅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