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1-12日,2025国际昆虫蛋白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黄粉虫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协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徐明岗,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国际昆虫食品与饲料协会主席、Tebrio首席执行官Maria Adriana,亚洲昆虫食品及饲料行业协会副主席余广滔出席会议并致辞。
钱克明指出,当前,在全球面临蛋白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背景下,昆虫蛋白产业的发展愈发重要。发展昆虫蛋白产业是应对全球蛋白资源短缺的关键举措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建议,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昆虫蛋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李金祥表示,发展资源昆虫产业是拓展粮食资源边界、践行国家“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为推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系统布局:一是加强对昆虫种源的研发与创新,从根本上推动昆虫蛋白产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养殖的工艺和水平,推动“生产模式”的变革;三是拓展高值化应用场景,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将昆虫蛋白产业打造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质力量。
刘现武表示,昆虫蛋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新兴营养资源,其巨大价值与潜力在全球粮食安全与资源压力下正日益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度重视资源昆虫产业战略布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整体构建起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科技创新体系。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凝练形成重大创新任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资源昆虫领域新质生产力。
在主题报告环节,欧洲动物科学联合会昆虫委员会主席劳拉,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长田文礼,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黄勇平,昆虫蛋白产业分会理事长、中科龙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刘镇搏等分别围绕国际昆虫蛋白产业政策及市场趋势、昆虫蛋白资源的开发现状与未来展望、黑水虻产业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挑战、“昆虫工厂”的实践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全方位展示了昆虫蛋白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产业会商与对话环节,来自全球五大洲32个国家的400余位国际权威机构组织负责人、顶尖学府代表、全球领军企业代表及国内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围绕 “种源突破与产业发展”、“工业化养殖与降本增效”、“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应用” 、“市场应用的破局点”、“中国昆虫蛋白产业与国际产业困局突破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为应对全球性蛋白供应结构挑战、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本次大会应运而生。这既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产业升级需求的精准响应。大会通过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集中展示前沿技术成果与创新产品,有效链接了生产端与市场端,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了资源昆虫产业的规模化与标准化进程。(宋雅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