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5日,在2025世界涉农高校校长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正式发布“绿色吨半粮”全球行动。据了解,该行动是响应中国农业大学全球农食系统创新联盟(A20)倡议的首个具体行动,旨在以绿色技术突破粮食安全、资源高效与环境保护协同难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绿色吨半粮是指在一亩农田上、一周年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通过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与绿色智能肥料产品创新,稳定实现周年亩均产量1.5吨以上或该地区产量潜力85-90%以上,同时兼顾节本增收、节水节肥与减污降碳。”张福锁解释道。
不同于单纯追求高产,绿色吨半粮的核心难点在于“绿色”。需实现土地、水、肥、药等农业资源投入达到最高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安全营养,同时守护生态环境,是多目标、多学科、多部门融合的系统性任务。
张福锁介绍,早在2023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农业农村部、河北省、曲周县政府及10余家科研单位,凝聚100余名科技人员,发起曲周“绿色吨半粮”科技大会战。2024年10月,在河北曲周典型的瘠薄、轻度盐渍化中低产田,通过“土-肥-水-种-管”整装技术创新,依托4个科技小院1000亩流转土地,最终实现周年亩产1522公斤。
据介绍,该地块与当地平均产量相比增产42%,经济效益比农民自种增加60%,一亩地小麦玉米可创收795元,远超普通农户每亩三五百元的收益水平,且水分、养分、农药、土地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证明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上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大面积的绿色吨半粮。”张福锁表示。
截至目前,“绿色吨半粮”行动已在全国多地加速布局。河南已率先实现亩产超1.5吨的目标,山东、河北小麦产量达标;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游等区域的试验示范也在推进中,为全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在推进过程中,“多主体融合”成为核心模式。张福锁表示,政府、企业、农民、科技人员、科技小院形成“五位一体”新模式,各方共同发力。“农业绿色转型靠单一学科、单一主体都不行,必须多学科交叉创新,用系统观念组织科研,再通过多主体落地实现。”他提到,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小院的学生以农田为“战场”,既完成科技创新,又获得生产实践锻炼,最终成长为兼具情怀、能力与国际视野的绿色转型接班人。(记者 武玥彤 田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