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通辽推广玉米密植技术1032万亩,单产提升超三成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通辽推广玉米密植技术1032万亩,单产提升超三成

来源:光明网2025-08-31 20:36

   八月的内蒙古通辽,科尔沁草原腹地的玉米田一片生机盎然。在科尔沁区钱家店镇的“四良融合”百万亩吨粮示范区内,株株玉米秆壮穗满,整齐排列的植株间,浅埋滴灌带均匀铺展。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通辽市人民政府在这片示范田里,联合举办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促单产提升观摩活动。

通辽推广玉米密植技术1032万亩,单产提升超三成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谢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院办公室副主任徐雷鸣、重大任务局副局长谷晓峰,内蒙古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通辽市委副书记田晨光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主持。

  参会人员观摩了钱家店镇的玉米“四良融合”百万亩吨粮示范区,“中玉303”万亩高产示范区,水肥精准化管理示范基地和通辽市玉米科技示范园区。作科所李少昆研究员和王天宇研究员介绍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支撑全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情况和耐密抗逆玉米新品种“中玉303”配合该技术在当地的生产应用情况。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作科所和通辽签订的“科技包市”合作模式,通过因地制宜研发以密植和精准调控为核心技术的栽培模式并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开展良种良法融合推广应用,帮助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成效显著。1000万亩玉米亩穗数高达5500穗,较农户常规管理亩均增密1500穗以上,预测较周边常规种植农户每亩增产200公斤。

  赵玉生表示,通辽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2000万亩以上,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首个整市推进的玉米单产提升市。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李少昆团队等7个国家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415人专家库,加强技术培训,累计培训5万人次。紧扣大面积单产提升这一核心,加强高标准农田、“看禾选种”、北斗导航播种等平台建设,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高产栽培技术“四良”融合。并将65个自治区整建制县纳入建设范围,其中,玉米大豆工程项目扩大到今年7个盟市31个旗县。

  孙坦表示,作科所玉米育种及栽培成果在通辽实施推广,多次刷新千亩方万亩片高产纪录,令人振奋。他强调,一是要不断强化国家队责任担当,不断推进区域适应性重大新品种选育与提质扩面,加快良种良法技术集成与迭代升级。二是以“科技包县(市)”和“田间课堂”为载体,聚焦职业农民培训和抗逆、广适高效品种和技术推广,共同打造推进“农博士”计划。三是要持续深化院地协同与科企合作,充分与粮食优势产区结合,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创建玉米生产与科技创新高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潘文博表示,“通辽模式”的推广应用为全国科技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和黑土区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样板和借鉴。他强调,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需要点上示范,大面开花。一是中国农科院要与地方政府上下合力齐抓,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充分调度全国各地域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玉米精准调控技术的本地化。二是要以玉米为标杆举一反三,加强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的科技创新,全力推进过硬品种、技术成果的落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瞄准成果转化落地空间,紧抓技术到位率,进一步增强主粮作物生产能力,服务农业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据介绍,作科所李少昆团队研发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以密植高产与三段式精准调控为核心,已在通辽市整建制推开。2025年,依托“科技包市”机制,通辽整建制推广1032万亩,带动内蒙古全区辐射超2000万亩。带动通辽市百万亩平均亩产达到945.3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三成以上。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通辽市农牧局、作科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以及有关企业种粮大户代表等参加活动。(光明网记者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