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亚油谷建设有了“中国芯”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北亚油谷建设有了“中国芯”

来源:光明网2025-08-11 17:05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该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协同,在内蒙古最北端额尔古纳市开展的高纬度特短生育期油菜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利用王汉中院士团队首创的“Bt(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Eb(Eco-breeding生态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出“北亚油1号”等5个全生育期仅需100天的高纬度特短生育期高产高油春油菜新品种,为打造“北亚油谷”提供了核心种源支撑。

北亚油谷建设有了“中国芯”

“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春油菜育种试验基地

  由内蒙古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组测产,“北亚油1号”在室韦新品种示范区理论测产亩产达到284.75公斤,较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单产提高93%,该品种5月6日播种,7月中旬终花,8月中旬即可收获,且具备优异的耐寒性,苗期可抵御-5℃低温,完全适应北亚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同时,“北亚油1号”品质符合国际双低优质标准,2024年其两个亲本平均含油量高达48.36%。

  专家介绍,在北纬45度以北的亚洲地区,包括我国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部分区域,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十分丰富,在俄罗斯远东等地区还有超15亿亩待开发利用耕地,可用于发展短生育期春油菜生产,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北亚油谷”。

  然而,北亚地区严苛的自然条件(无霜期不足100天且有效积温偏低)、现有品种适应性严重不足(如生育期过长)以及从种质创新到栽培技术的全产业链存在系统性短板,致使北亚油料产业发展面临“缺芯少魂、无种可种”的瓶颈问题。

  为突破北亚地区油料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额尔古纳市政府共建“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依托年创制10万份双单倍体系的强大生物育种技术平台,首创了“BT+EB”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开创了高纬度寒地油料作物育种新模式。2024年在额尔古纳对8000多份双单倍体系开展系统鉴定,筛选出6个特短生育期、高产、高油、多抗的优异骨干亲本,并根据其遗传距离通过南繁配制出17个杂交组合参加高纬度区域的各类品种试验,其中5个组合参加了额尔古纳室韦镇的新品种展示试验。

  王汉中表示,依托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我们正在加快适应中、俄、蒙、哈等北亚地区种植的高纬度特短生育期春油菜新品种选育步伐,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完善示范推广网络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预期成果不仅将破解北亚地区的油料种植“种源荒”,更将推动内蒙古成为北亚油料生产技术的策源地。从实验室创新到“北亚油谷”建设,中国将以自主创新的“中国芯”,为维护我国粮油供给安全做出贡献。(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