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智慧农作+区域服务中心”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以“智慧农作+区域服务中心”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来源:光明网2025-06-19 11:4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指出,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强调,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

  然而,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投入大、产出低、效益不足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还对土壤结构、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甚至不可逆的伤害。

  近年来,智慧农作技术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部分大户采纳,具备进一步推广潜力。南京农业大学朱艳教授团队将农情遥感监测、农作系统模型与当地农田信息、农机农艺条件结合,设计个性化管理处方,实现了智慧农作技术与大田生产有机结合。该做法既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智慧农业的高成本问题,又切实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粮食单产。经过对团队肖浏骏副教授服务的新沂市小麦种植户的调研,智慧农作技术使得用种量降至传统农户的30%~40%,水肥药用量降低了约20~30%。由于采用了精量化播种、全程监测管理,小麦平均产量约为1200~1300斤/亩,高于普通农户的1000斤/亩,而智慧农作技术服务费用仅为30元/亩·季。据测算,小麦亩均净利润约为400~500元,经营2000亩农地的大户一季净利润可达到100万元左右。利用智慧农作技术,大户还向周围农户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有效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

  然而,粮食生产中智慧农作技术推广仍然面临困境。首先,作为一套管理流程,智慧农作需要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为基础。专业团队主要是在技术指导、模型预测等方面开处方,但实际采用的整地、播种和收割等服务均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支撑。其次,智慧农作技术的推广面临农户传统种植习惯和经验的制约,普通农户难以接受,部分大户也保持怀疑态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作在粮食稳产保供中的作用发挥。为此,需要从如下方面进一步加强推广工作:

  第一,构建“智慧农作+区域服务中心”模式,实现智慧农作与社会化服务精准对接。加快构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作物模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上超市,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在此基础上,接入智慧农作流程化管理模式,通过服务云平台的要素配置和整合功能,赋能智慧农作流程,提升粮食生产率。

  第二,大力推行土地托管,迂回推广智慧农作技术。智慧农作技术在普通农户中难以推广的原因是传统思维和种植习惯决定的,单纯依靠宣传的效果不佳。因此,建议通过实施整村或整县土地托管,再将智慧农作技术运用于粮食生产全流程管理,提高推广效率。

  第三,加快引导智慧农作服务商业化与市场化运作。智慧农作服务已经呈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和市场潜力,通过引入商业资本,进行服务的流程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可以系统性地推动粮食稳产保供,以市场部分替代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角色,为政府和财政减负。(作者:仇童伟,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特聘教授)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