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杠杆撬动酉阳五倍子变身富民大产业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科技杠杆撬动酉阳五倍子变身富民大产业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4-16 17:10

  “收集蚜虫要控制好温度,蚜虫迁飞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当天收集的蚜虫,一定要在当晚12点以前装袋,放在阴凉保湿的地方,保存25至40天,干母出来就可以上树了……”春风送暖,在重庆酉阳五倍缘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白小平的种虫收集大棚里,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杨子祥正在为前来学习的各地倍农现场授课,指导春迁蚜收集。

科技杠杆撬动酉阳五倍子变身富民大产业

  (杨子祥[左三]指导倍农种植。受访者供图)

  今年开春,白小平的一条关于五倍子的抖音视频火了,不少网友留言索取地址,要来“拜师学艺”。

  “听说杨老师要来,我们就赶过来了。”大棚里挤满了白小平的粉丝,有的来自酉阳周边区县,有的从湖南、湖北、贵州赶来,“为的就是在这学到技术,回家后也发展起特色种植产业”。

  杨子祥所提到的干母,就是怀孕待产的倍蚜在纸袋里繁殖的下一代。干母爬到盐肤木树叶上,吸食叶翅汁液,叶组织细胞受刺激增生膨大,就会形成虫瘿。

科技杠杆撬动酉阳五倍子变身富民大产业

  (釆用多次接种技术获得丰产的五倍子)

  大如拳头、小似菱角的虫瘿,就是曾记载于《本草纲目》的五倍子,富含单宁酸,可止咳、止汗、止血、止泻、止痛,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矿冶和电子等领域。

  我国五倍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秦巴山区是五倍子主产区,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重庆酉阳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平均海拔800米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五倍子生长,酉阳五倍子单宁含量高达68%,位于全国14个主产县之首,被纳入“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序列。

  白小平从小就认识五倍子,常常采集野生的五倍子,那时候采1斤可换1元钱。这种乡土特产生长在每个酉阳人的记忆深处,陪伴他们长大,成为了一种乡愁。然而,长期以来沿袭野生野长、人工采收的生产方式,缺乏先进实用的培育技术,单产低且不稳定,酉阳五倍子产业潜力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

科技杠杆撬动酉阳五倍子变身富民大产业

  (杨子祥[左一]指导倍农生产。受访者供图)

  从2015年开始,中国林科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五倍子团队就与酉阳开展科技合作,研发和推广以无土植藓培育种虫、多次放虫增产、林药蜂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五倍子高效培育技术,使五倍子单产从每亩20—30公斤提高到40—60公斤,原料林综合收益从每亩1000多元提高到2000多元,实现了五倍子原料林的高效利用。该成果获得了2022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在武陵山区和其他五倍子产区规模化推广应用。

科技杠杆撬动酉阳五倍子变身富民大产业

  (杨子祥[右一]指导倍农生产。受访者供图)

  2023年,重庆被确定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后,酉阳县委、县政府把五倍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民生工程重点打造,探索“科技支撑下的三位一体改革服务集体林改”发展新模式。中国林科院启动科技支撑集体林改项目,派出高原林业研究所杨子祥研究员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在酉阳建设五倍子高效培育基地,培训乡土技术人员和倍农,打造科技服务集体林改示范样板。

科技杠杆撬动酉阳五倍子变身富民大产业

  为了提升五倍子产量和质量,白小平跟随杨子祥学习和钻研技术,现在已是当地重点培养的乡土技术人才。在杨子祥团队的技术支持下,白小平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藓圃基地,每年收集倍蚜虫30万袋,每亩可产五倍子30—50公斤,每公斤能卖到30—36元。

  白小平的抖音视频里,记录着五倍子从培育到收获的全过程。今年,在杨子祥的指导下,白小平还建起了新型加热升温收蚜棚——大棚中央是紧密排列的种植在无纺布上的藓块,大棚底部安装了纳米地暖材料,顶部覆盖了石墨烯材料,周围设计了通风口,使得棚内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确保蚜虫正常迁飞。

  结合集体林改和土地流转,白小平采取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经营村里的撂荒地,种植和改造五倍子林400多亩,套种辣椒、淫羊藿,养殖中蜂,形成了“林中结倍、林下种药、林间养蜂、林外农文旅融合”的立体经济模式,每亩综合收益达6000元,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周边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并通过土地入股和分红增收,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从种植特定的藓类引来秋迁蚜越冬,到3月收集春迁蚜装入虫袋里繁殖,再到4月将虫袋挂到盐肤木上,5月树上结出倍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林业专家和倍农的心血。杨子祥告诉记者,五倍子是单宁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组织,目前没有替代品。五倍子产业链长,新用途还在不断被发现,产品供不应求。

  据介绍,五倍子是酉阳“桐茶漆倍”四大传统特色产业之一,酉阳用于发展五倍子产业的土地,95%属于集体林地。中国林科院科技赋能集体林改,既盘活了林地资源,提升了林地综合效益,又推进了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解决了酉阳山区发展的民生难题,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小小五倍子,一头连着好生态,一头连着好日子。目前,酉阳已建成高产倍林6万多亩,野生倍林提质改造10多万亩,营建五倍子种虫培育藓圃10多万平方米,大量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在科技之力的加持下,昔日山野间的小小五倍子正变身为年产值超亿元的富民大产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