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揭牌仪式系列平行活动之共富工坊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义乌举行。《基于市场的共同富裕模式——义乌共富工坊的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在致辞中表示,共富工坊是义乌市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基于自身商业特点、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探索出来的推动共同富裕的典型经验。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学校“一带一路”国际商学院框架下立足义乌市建设共富工坊研究中心,将发挥学校理论研究优势,对义乌市丰富的共富工坊形态进行总结,从实践逻辑上升到理论逻辑,进而推动扩大义乌市共富工坊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带动效应。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助理教授熊雪锋在共富工坊研究报告发布中表示,共富工坊是义乌推进高水平共同富裕的典型模式。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义乌共富工坊以市场机制配置城乡资源、激活闲置要素、凸显成本优势,实现了以城带乡、以工带农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内生机制的、高水平的、城乡区域多维度的共同富裕之路。共富工坊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周边、拉升西部,而且可以辐射全球。未来,既要重视共富工坊模式在促进区域共同富裕上的中国价值,也要重视其带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世界意义,从强化组织赋能、重视市场逻辑、优化体制机制和注重数字赋能等方面,将共富工坊模式向欠发达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发挥其更大作用。
据介绍,从运行逻辑来讲,义乌市以组织基础形成调配城乡资源的核心力量,以制度改革推动乡村空间开放,实现了城乡要素互通共融,通过市场平台对接外部需求、利用低价要素激活成本优势,利用数字经济和网络平台的强大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协同发展,形成了基于市场逻辑、独具义乌特色的共富工坊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内生机制的、高水平的、城乡区域多维度的共同富裕之路,形成了维持较高绝对收入、逐步缩小相对差距,进而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的义乌经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原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赵兴泉,浙江大学求是特聘一级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席专家黄祖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会长、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项先权,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监事长、原浙江省政协常委、秘书长,社会法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陈琪,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副主任、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杜欢政,华统集团董事长朱俭勇,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毛学峰,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张清勇,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助理教授张可心参加了主题研讨。
讨论中,专家们表示共富工坊研究报告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要矛盾在新发展阶段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对新发展阶段根本目标的深刻把握。义乌共富工坊的培育成长和发展壮大既能看到政府在产业培育、政策支持、制度支撑上的影响,也能体现遵循市场规律、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义乌共富工坊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典范。由于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独特优势,共富工坊模式能够借助其市场平台配置城乡资源,配置“一带一路”资源,甚至配置全球资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义乌市委组织部、发改局、农业农村局、市场发展委、市妇联等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校友参加了会议。(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