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来源:民生网2024-12-23 09:17

  鹏城冬月枝犹翠,暖日和风韵自长。

  12月21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平行论坛——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大产业”。

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 图/郭幸福

  在致辞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强有力支撑。

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 图/郭幸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谈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委员、秘书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程庆民 图/郭幸福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委员、秘书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程庆民谈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生产力。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在全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富裕美丽又生态宜居。

  在主题报告和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乡村也面临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人才短缺、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挑战。

  聚焦于文化、生态、产业、人才、组织五个方面,本次论坛设置了5场圆桌对话。围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途径,座谈嘉宾展开了深层次、高水平的对话交流。

  本次论坛还发布并启动了“一城一英雄”民生好故事系列影视短剧拍摄计划和“全国乡村振兴民生推荐官”征集活动。

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一城一英雄”民生好故事系列影视短剧拍摄计划启动仪式 图/郭幸福

  “‘一城一英雄’将聚焦于在民生工程项目中那些勤勉奉献、不懈努力的普通人。他们虽不为众人所熟知,但正是这些平凡中的伟大者,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城市的骄傲与灵魂,推动着城市的持续发展。”项目执行人陈宗建介绍说。

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在深圳举行

  ▲“全国乡村振兴民生推荐官”征集活动启动仪式 图/郭幸福

  在介绍“全国乡村振兴民生推荐官”征集活动时,项目执行人刘一磊谈到,这些“推荐官”将成为乡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他们将深入乡村的各个角落,去发现那些默默耕耘在民生一线的奋斗者,去探寻乡村民生改善背后的感人故事。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马利,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成员于培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全世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新,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陈友权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