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聚力技术引领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话李伟才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聚力技术引领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话李伟才

来源:光明网2023-09-11 11:23

  李伟才,1998年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本科毕业。同年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荔枝龙眼栽培生理及种质资源研究,2017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荔枝龙眼研究室主任。

  “三农”情缘

  大学时他懵懵懂懂选择了果树专业,经年累月的实践投入,慢慢对农业产生了感情,逐渐爱上这份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业。他回忆起大学专业实操课-修剪,表示那是辛苦但收获颇丰的磨炼,为取得修剪的较好角度,男生、女生都得爬上林木,有些同学甚至连裤子都磨破或者扎破,烈日酷暑之下的嫁接实习,辛苦自不待言。

  正是这种真实情境的训练,培养了自己对土地、对农业的真切理解和深厚感情。李伟才直言,大学时班主任蔡礼鸿先生对他影响尤深,当年湖北恩施建始县猕猴桃溃疡病突然爆发,他临危受命,不辞辛苦,通过下地取样、土壤分析、制定措施,猕猴桃溃疡病得到有效控制,为农民增收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退休后,在本该含饴弄孙的时刻,他却日夜奔忙扎根基层,第一时间为民解困。老师秉持的为民情怀至今感动着他,形塑着他对农业科技人员的认识和定位、使命和责任。迈出校门从事果树生产技术攻关、集成示范、培训推广后,他也渐渐理解了老师当年那份深重的情怀,果农收入丰歉与自己休戚相关,似乎很本能地与他们打成一片,喜着他们的喜,急着他们的急,他们的存在是农业科技人员难以放下的牵挂,对“三农”的感情就这样与日俱增,也很自然地享受其中的甘苦。

  研究对象升华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是李伟才毕业的第25个年头,自200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一直聚力荔枝技术支撑,赋能果农提质增收。

  提到现在的职业选择,他说,尽管当年同窗只有20%左右从事农业专业工作,但庆幸自己的持续努力和专注投入,投入多了,自然倾注了感情。“这些果树,也是有生命的,几天不见,心里就觉得不舒服”。任何事情、任何领域,长期不间断投入时间、感情,回报也自在其中。一方面养家糊口的物质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人生能有机会利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本身也是值得追求和向往的生命梦想。

  做研究要“顶天立地”

  母校华中农业大学“顶天立地、育人惠民”科技工作理念,对他影响深远。他说做研究得有顶天立地的视界,顶天即农业科学研究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选择研究专题和领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得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立地,要坚持实践为要、问题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只有这样研究才能真正服务、惠及民众。

  荔枝种植是高技术含量的活计,从肥料选择到应用、从修剪时间和技术要点、从病虫害防治到增产提质等现实问题,都得依靠农业科技人员潜心地钻研、悉心地引导,才能提升果农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要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手牵手,把自己的汗水、心血、学识和智慧倾情奉献,才能推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研究范式的转变,真正实现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责任和担当。

  科研创新是研究成果深度、广度、厚度的辩证分析

  李伟才指出,创新要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无论是基础理论或是技术研发,要有全球性的视野,对国内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进展程度要有精准的了解,特别是当前研究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得有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创造超越。作为高产高质应用技术的攻关者,他说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一般而言都是技术改进测度效果后追溯、深究其中的科学深层次原理。他以妃子笑高产技术的改良为例子,分享团队突破疏花的单一考量,通过控花,提高雌花比例及延长开花期达成妃子笑荔枝品种高产的过程。从他分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技术创新过程中对当下技术内在问题的深度分析、对技术远景的深刻把握、对技术应用现状的全息监测,都是科研创新的关键因素。

  田间地头是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成长的课堂

  “年轻人还是要下沉到乡村、土地”,才能成长、历练为农业科技人才、专家,走出书斋、实验室,闭门造不了车,做农民的先生之前,先得做农民的学生。下沉基层,一是发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之凝练为研究的方向和抓手。二是可以切身体验科学研究成果落地面临的困境,以及听取相关建议,更好完善、改进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二者本来牢不可破地紧密相连,但在象牙塔待久了,研究人员习惯在纸上向壁构造,而不是将自己牢牢地扎根在泥土,在大地、农民、乡村的精神共育中寻找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提升农民群体科学文化水平刻不容缓

  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果树生产环节的讲解等是农业科技人员常常从事的科普。据他观察,种植荔枝大获成功的,往往文化水平都不低,因为荔枝种植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活计,知识文化水平低的农民,有时难以消化讲解的内容,也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学习驱动。同时,种植规模大的农民对技术、品种等方面的知识渴求更迫切,更有动力去学习。也就是说,农民群体的知识文化水平影响着科普的效果,应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乡村农民群体的文化水平,所以,国家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可谓正当其时。其次,规模化、批量化的承包种植可激活大型种植户的技术需求和知识渴求,让科学种植、提质增效的理念生根发芽,一方面规模化的种植具有一定风险,种植户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通常多方咨询技术指导者,以借助专家、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建议,取得理性、科学的决策措施,弥补个人局限性,最大程度降低经营风险。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落地开花

  2007-2008年底,为整合优势农业科技力量,集合核心农业科技资源,建设从科研到推广、从专家到农户、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技术服务体系,国家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组织架构中,每个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若干综合试验站构成,每个综合试验站设1个站长岗位,而李伟才正是粤西地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湛江综合试验站站长。

  科研立题源自产业,科研成果服务产业,15年来,他带领团队“甘做荔枝的守望者”,对标对表粤西地区产业问题和产区需求,用执着坚毅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对荔枝龙眼成花诱导、花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集成一套荔枝龙眼花果管理与调控的技术方案以及逆境条件下花果管理的预案,实现荔枝龙眼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体来说,一是强化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规格的种植示范基地能够很好地带动毗邻地区的产业发展,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有效提高当地种植荔枝技术水平。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荔枝龙眼研究基地占地200多亩,多年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湛江、阳江等地荔枝种植合作社发展,取得很好经济效益。二是推广先进技术,提供产业科技支撑。通过积极引进、推广岗位专家先进适用技术,在资源调查收集、品种引进筛选、区县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管理指导等方面为粤西地区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绿色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做出大力贡献。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助力产业振兴。自体系建立以来,团队每年专程深入基层把脉问诊,专题调研指导工作天数达100多天,先后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创建了产学研企相结合技术推广模式,培育了一批荔枝种植技术骨干。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新征程。谈及未来,他表示将进一步弘扬母校“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校训,牢记因农而生、强农而荣的崇高使命,继续加强技术示范应用基础上,注重各项技术应用效果和工作经验,全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力促粤西地区荔枝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陈英敏)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