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再生稻种植现状怎样?如何“再生金”?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再生稻种植现状怎样?如何“再生金”?

来源:经济日报2023-09-08 09:09

  连日来,在全国产粮大县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农户们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成熟的头季再生稻。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什么是再生稻?种植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怎样?记者走进较早种植再生稻的江西各地进行了探访。

  稳粮增产

  近日,在鄱阳县古县渡镇南庄村百亩再生稻示范片基地,江西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组织有关专业机构的再生稻领域专家对基地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百亩片平均产量达905.1公斤/亩,创造了全国再生稻头季高产新纪录。

  “今年我种了1000亩‘两优华晶占’再生稻,头季最高产量每亩可达1600斤,对比去年种植的‘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品种有改良,加上今年气候更加适宜,亩产相比去年增长了200斤左右。”南昌县武阳镇朱坊村村民喻小龙高兴地介绍,再生稻就是“让割过的稻桩长谷子”,第一茬收割后,通过施肥,稻秆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长穗,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进行第二茬收割,从而实现一季两收。再生稻省去了耕地、播种、插秧等环节,真正做到了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产量每亩可达300斤至600斤。

  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邵彩虹长期从事再生稻研究,她告诉记者,因为第二季不用打田、育秧、插田、撒药,肥料也只需要头季的五分之一,与种植两季稻相比,每亩可降低成本500元左右。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国昕介绍,江西是较早种植再生稻的省份,也非常重视再生稻发展。江西再生稻从2017年的5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70多万亩,广泛分布在江西一季稻种植区,具有“一种两收三高五省”的优点,即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再生季稻谷米质好、食味佳、更健康,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稳粮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模式。

  2022年,江西省印发了《再生稻品种选育示范工作方案》,筛选了一批再生稻适用品种,积极组织再生稻专用品种育种攻关和示范推广,集成构建再生稻新品种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促进粮食生产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推进江西再生稻产业发展,争取两茬产量达1000公斤/亩。

  效益显著

  时下,正值再生稻收割的黄金时期,走进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千亩再生稻种植基地,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种粮大户们忙着灌装、运输,田间地野一片丰收景象。“今年我们乡发展再生稻3000余亩,头季收割亩产湿谷达到1500斤以上,比往年同季单产高出120斤/亩。”龙冈畲族乡农技人员徐新民说。

  永丰县是国家产粮大县,但光照、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山区8个乡镇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春晚冬早,梯田寡照,传统种植以中稻+绿肥等为主。为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永丰因地制宜通过政策支持、基地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鼓励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南部山区发展再生稻适度规模种植。

  永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曾招圣介绍,今年永丰新增再生稻种植面积1万余亩,推广“晚稻良种早稻种”面积2万余亩,在提高单产的同时,稳步推进单改双、双改多,有望新增粮食5000万斤以上,总产量突破7亿斤关口。“今年以来,我们组织了再生稻技术培训班30多期,开展全程技术服务指导300多次,引进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质高效品种,聘请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作技术总指导,科学有效地推进再生稻种植。”曾招圣说。

  “再生稻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为南方省份推动多熟制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种植模式。”邵彩虹告诉记者,再生稻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质量,此外,再生稻种植模式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推广能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如农机具、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需求增加,有助于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生稻全产业链的形成能促进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下游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协同推广

  再生稻种植虽然好处多,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落实再生稻生产扩种也存在不少困难。比如,江西山区多,不少农田温光资源有限,因此不能种植双季稻。还有部分农民担忧早稻不赚钱,灾害风险大,不如种一季稻稳当,因此不愿种再生稻。

  邵彩虹认为,首先,再生稻对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种植经验和技能。其次,再生稻种植对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有足够的农机具和设备支持。再次,再生稻种植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会对种植模式的稳定性和可行性产生影响。因此,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是推动再生稻种植模式稳定发展的关键。

  喻小龙从自身的种植经历谈了自己的想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再生稻生产扶持,出台再生稻补贴政策,落实到实际种植户,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户发展再生稻生产。与此同时,要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在品种、技术、品质等方面进行协同攻关,研发再生稻专用品种,集成推广技术模式,探索品质提升路径。

  宜春市靖安县雷公尖乡种粮大户万开佳认为,发展再生稻,要加快土地流转和集并整理,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及产业联合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种植效益,促进产业全链条升级,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还需要在种植方式上进行创新。”南昌县幽兰镇青塘村的种粮大户何幼军首次在280亩再生稻种植中推行稻鸭共养模式,第一季亩产湿谷就超过了600公斤,第二季亩产湿谷也达到了400公斤。在他看来,再生稻产量理论上可以无限接近头季稻,亩产天花板还能持续突破,他下定决心,将通过稻鸭共生生态种养实现第二季再生稻亩产湿谷突破500公斤,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实现利益最大化。

  “发展再生稻是当前南方稻区破解种粮效益难题、缓解粮经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重要措施。希望国家进一步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不断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让粮食这个‘压舱石’更坚实。”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镇长李洪亮说。(记者赖永峰 刘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