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川乡村飞回“归巢燕”: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乡村振兴 > 正文

四川乡村飞回“归巢燕”: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3-01 12: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网成都2月28日电 题:四川乡村飞回“归巢燕”: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作者 岳依桐 粟秋雯

  认真观察着每一株葡萄藤的生长情况,不时用剪刀仔细修剪……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博视家庭农场中,今年34岁的刘沈厅双手粗糙,鞋上、裤腿上沾满黄泥,脸上却挂着欣喜的笑容。“春雨贵如油。”这位“新农人”如是说。

  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刘沈厅本已留校任教。2014年,他的家乡彭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被广阔乡村的发展机遇所吸引,刘沈厅于2017年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用家中所有积蓄承包了130亩地,踏上返乡创业之路。目前,刘沈厅经营着两家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达到220亩左右,年收益约200万元。

  在农庄忙碌的何婷婷。 王磊 摄

  实际上,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推进,四川各地乡村飞回了越来越多“归巢燕”,这些曾经走出村庄的年轻人选择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带动乡村在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的一支新兴力量。

  正在田间劳作的刘沈厅。 王磊 摄

  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的“千禾农庄”家庭咖啡馆内,今年30岁的何婷婷正忙着为游客制作香醇的意式拿铁。2015年,长期在外打工而与家人分隔两地的何婷婷回到家乡,将自家于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漂亮小楼改建成一家咖啡馆,每年有10余万元收入。“我们都希望看到村子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在为此努力。”

  与何婷婷一样,曾在外奔波多年的“80后”村民关勇也于2018年返乡创业,成为一名咖啡馆老板。“以前在外地工作,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现在乡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我既能陪伴家人,也能发展事业,两全其美。”关勇笑道,回乡后,自家收入每年都在增长,“大家都过得越来越好。”

  何婷婷正准备为顾客准备咖啡。 王磊 摄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坚定前行的高槐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咖啡村”,除了咖啡以外,文创、山地越野、民宿、手工等多种业态也在此生根。高槐村村支书陈波介绍,村庄于2016年整村脱贫,2021年村人均收入已增长至26500元。

  陈波告诉记者,仅2018年以来,高槐村就迎回11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村庄的发展越来越生机勃勃。“这些年轻人曾经在外打拼,见过世面,回村后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对于乡村振兴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正在制作咖啡的关勇。 王磊 摄

  除了广袤乡村的发展机遇外,政府的支持也是促使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的原因。以四川为例,早在2018年,当地就出台了《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通过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按照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举措,提供推动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向纵深发展。据四川省人社厅提供的数据,2021年四川共有1.8万名脱贫人口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对于飞回乡村的“归巢燕”而言,除了抓住机遇实现个人发展外,他们也正积极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勇担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

  在店里忙碌的关勇。 王磊 摄

  刘沈厅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回乡5年来,他不断沉淀、深耕农业,不仅从最初的“门外汉”成长为中级农技师,还先后指导或发明3项涉农国家专利,其中,他自创的简易滴灌系统已在四川地区超过5000亩土地上应用;他还发起成立彭山区果业商会,通过搭建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服务会员800余名……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刘沈厅坚定道,乡村哺育了自己,自己也想尽最大努力反哺乡村。“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返乡创业年轻人的努力,能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完)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丨澳门:盛装以待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2024-12-16 1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作出了新解释。
2024-12-16 09:54
11月15日晚11时13分,随着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2024-12-16 09:52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12-16 09:51
受动物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启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开发出一种新型导航系统,有助构建出更智能的机器人。
2024-12-16 09:50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