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贺建强:枣木上种菌菇,环保致富两不误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三农看点 > 正文

贺建强:枣木上种菌菇,环保致富两不误

来源:科技日报2021-04-27 16: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176649_lix_1619145211794_b.jpg

  贺建强手持枣木菌棒向记者展示向阳湾村种植的“枣菇” 史俊斌摄

  3月29日,陕西省榆林市晴空万里,黄河西岸边上佳县通镇向阳湾村的山顶上,几排塑料大棚半开着卷帘,枣木菌棒上长出的红枣香菇白生生的十分惹眼。这段时间,该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强每天都要分几次赶到棚里查看香菇的生长情况。

  2015年以来,贺建强由外出创业自己挣钱的小老板转变为带领乡亲致富的主心骨,向阳湾村从此逐步由后进变先进,成了远近闻名的“枣菇村”。

  村子越来越富,贺建强也同步成长。获评2017年度“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的他,近期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回村创业中变成了“大个子”

  1983年10月出生的贺建强头脑灵活,打小便外出打工。从背砖块、扛石头做起,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创业初成并捞到第一桶金,成为向阳湾村内外公认的有本事后生。

  佳县是“中国枣乡”,这里的黄河滩枣驰名中外,泥河沟36亩成片的千年枣树群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向阳湾村坐落在山顶上,村里坡陡路烂,小车进村难,村民吃水也困难,长期被贫困困扰。因传统的红枣产业衰落,村里1900亩枣林收益低下。全村有228户621人,多数外出务工,在村居住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26人,个个发展无思路,户户致富无门路。

  “你这人敢闯荡,回来试一下,看能不能带领村里发展起来?”村里一些老者劝说贺建强,对他满怀期待。贺建强对村里的现状也颇有想法,决心带领村民搏击贫困。

  2015年5月,贺建强放弃城市生活,舍弃了外面挣大钱的事业,回到村里挑起了向阳湾村村委会主任的重担。他暗下决心干成几件实事,用实际行动回馈乡亲们的信任。

  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是他的切入点,刚开始上级没项目,他自己垫钱实施。打井解决吃水困难,建幸福院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修路建“两委”阵地,配娱乐设施,搭建无线网络。不到一年时间,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好了,这个村子与外面就连起来了。

  贺建强回村后的一举一动,上级部门和村民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是进步,我的事业不是自己赚钱享乐。”贺建强回村创业中变成了“大个子”。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人口59户126人全部脱贫。

  陕北枣菇第一村

  受气候条件变化与城市化冲击等因素影响,佳县的红枣产业一度萎靡不振,价格上不来、成熟无人摘、产品卖不出等问题突出。佳县县委、县政府围绕枣业提质增效,出政策、投资金、引人才、上项目,红枣醋、红枣酒、红枣羊应运而生。

  贺建强常立足枣业苦思冥想,颇费心思。他抓住各级帮扶脱贫攻坚的大好时机,争取扶贫项目。

  特别是2018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发现佳县利用枣木废料发展红枣香菇产业的前景广阔,于是带领27位村民赴商洛柞水考察。回来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商议后,他又马不停蹄奔赴杨凌,登门拜访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杜双田到村里实地考察,随后请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团队进行调查分析,确立了红枣木—菌棒—香菇的产业发展思路。2019年8月,向阳湾村建成了占地60多亩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并投入运营。

  “村里的枣树每年春季都要塑形修剪,所以枣木原料不缺。”贺建强说,“因为枣木营养丰富,加上榆林阳光充足,气候干燥,所以枣木菌棒比其它杂木菌棒养菇周期短,出菇量大,花菇率高。”

  菌类种植利用了胡乱丢弃的枣枝,但是也产生了新的废料,怎么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10月,贺建强再次外出考察,赴“花菇之王”产地——湖北随州,引进了枣木—菌棒—菌丝—有机菌肥—枣树的循环生态种植方法。食用菌的废料菌丝蛋白含量较高,通过简单的加工可成为有机菌肥,用于枣园施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农业废弃物,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020年,向阳湾村集体收入77.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3700元。生产枣木菌棒50万棒,生产干菇1.2万斤。今年计划安装自动化接种设备,预计年生产能力可达120万棒,能满足周边几个县的菌棒需求。

  “我们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具有陕北特色的枣木菌菇产业,掌握了从木屑加工、装袋、接种到养菇、出菇、烘干等菌菇生产的全部流程和技术。今后会把这项产业向周边其他村镇推广出去,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贺建强自豪地说。

  作者:史俊斌 鱼玉军 何艳艳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