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9月20日
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
主题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牙齿不仅关乎咀嚼功能和笑容美观
更与心脑血管、代谢系统以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如何正确守护牙齿健康?
我们邀请到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田彬进行解答
Q:拔牙以后,是不是一定要装牙?修复缺少牙齿有哪些办法?
一般而言,拔牙后需要及时修复。修复缺牙的方法有:种植牙、固定义齿(固定桥)、活动假牙。
种植牙就是在缺牙的地方直接种上一颗人工牙根,并在上面做牙冠,对旁边的天然牙没有损伤。
固定义齿也就是固定桥,是利用缺失牙两侧的健康牙做支持,把假牙固定在口腔内,对天然牙有一定损伤,但不用摘戴。
活动假牙,适应范围最广,但患者需要每天摘戴,不过清洁起来也更加容易。
Q:种植牙治疗的步骤是什么?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现在的种植技术,依旧分为种植外科阶段和种植修复阶段。外科阶段是在缺牙区植入人工的牙根,也就是种植体,植体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和牙槽骨完成骨整合。修复阶段是指医生在植体上制作人工牙冠,牙冠通过连接装置和牙根成为一个整体,在我们的口腔中发挥美学和咀嚼功能。
简单种植大概需要5~6个月时间,但如果缺牙区骨量不足,需要复杂的软硬组织增量手术,有时则需要1年甚至更久。
很多患者觉得医生给自己种牙后做完牙冠就结束了,其实不然。这只是种植工作的一半,后续患者还需要注意维护和定期复查。
在使用种植牙的阶段,不能吃太硬的食物,更要认真刷牙,并借助牙线、牙缝刷和冲牙器辅助口腔卫生的维护和保持。只有这样种植牙才能长期、稳定、健康地在患者口内行使功能。如维护不佳,则会影响使用效果,并缩短种植牙的寿命。
Q:对于儿童、成年人、老年人而言,多久定期检查一次口腔?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我们建议一定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和儿童而言,每半年由专业的口腔医生检查一次就足够了。但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就需要调整频次,比如,牙周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干燥综合征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容易长蛀牙或牙垢的患者等,需要每3~4个月检查一次。
关注的内容包括龋齿、牙周状况、缺牙,以及口腔的软组织情况,比如口唇、黏膜有没有性状、质地的变化,有没有不愈合的口腔溃疡等等。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尽早就医。
Q: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习惯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
今年的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是维护全身健康的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实现口腔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正确刷牙。推荐成年人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又称改良巴氏刷牙法。这是一种能有效清洁龈沟内和牙面牙菌斑的刷牙方法,建议每天刷牙2次,每次至少2分钟,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此外,辅助清洁牙齿的牙线、牙缝刷和冲牙器也可以更有效地清洁牙齿,维护口腔健康。
第二,限制糖的摄入。进食后,特别是含糖的、黏性食物,食物残渣会附着在牙齿表面,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清洁,就会 在牙面上形成大量的牙菌斑,会对牙齿表面造成腐蚀、破坏,限制糖的总摄入量以及进食次数,能够有效控制牙菌斑和牙石的形成。
第三,定期口腔检查。把口腔疾病控制在最轻的程度时医治,定期口腔检查的同时,定期洗牙,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石,从而有效控制牙周疾病。
记者:蔡琳 罗锦泽(实习) 崔雅晴(实习)
视频剪辑:罗锦泽(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