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久备不孕,可能是输卵管问题在“捣乱”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专家:久备不孕,可能是输卵管问题在“捣乱”

来源:光明网2025-09-19 15:02

  在生育之路上,许多夫妻满心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然而,久备不孕的困境却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生殖医学研究所所长任春娥教授表示,生育就像农民伯伯种地,优质的种子、肥沃的土壤以及通畅的道路缺一不可。生育需要优质的精子和卵子,优秀的子宫环境,以及输卵管通畅。然而在临床上,约三分之一的不孕症是由输卵管问题导致,如果久备不孕,输卵管问题也要排查。

  输卵管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依次分间质部、狭窄的峡部、较长的壶腹部及伞部。作为精子和卵子结合的场所,输卵管就像“银河上的鹊桥”,精子和卵子在“鹊桥”上结合成为受精卵,再通过输卵管送到子宫腔内,此时子宫内膜和胚胎的发育同步,受精卵就可以着床。任春娥教授表示,如果输卵管通而不畅容易造成宫外孕,完全不通则难以怀孕,输卵管积水也会导致试管婴儿成功率降低。

  “输卵管不通最常见原因是炎症性疾病。”任春娥教授表示,改革开放初期,公众对性传播疾病防范意识较弱,输卵管炎症常见的致病菌是淋球菌,使输卵管通而不畅或完全堵塞。如今,随着卫生知识逐渐普及,淋球菌感染逐年减少,但衣原体感染有所增加,这些致病微生物容易引发盆腔感染导致输卵管问题。另一常见原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子宫内膜跑到盆腔,导致盆腔和输卵管粘连。此外医源性因素也不少见,其中人工流产手术是年轻女性输卵管不通的主要因素。任春娥教授特别呼吁,年轻女性如果没有生育计划时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反复流产。如果已经实施人工流产,一定要注意休息,在手术后至少要避孕一个月。

  任春娥教授进一步建议,输卵管疾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如果短时间内没有生育计划,不需要特别做相关检查。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最简单办法是做通畅性试验,不推荐做输卵管通水。临床常用且较准确的有两种:一是子宫输卵管的碘油造影,如今水合碘(如碘海醇)应用更多,这类检查结果清晰、医生可反复看片子;二是超声下造影,相比于X光检查更为安全,缺点是无法回放,对临床医生经验要求高。需要注意的是,两类检查需要在阴道分泌物筛查之后、体温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时间最好选择月经干净3-7天后、禁止性生活3天后。“整个检查过程相对比较舒适,没有什么痛苦,大家可以不用紧张和担心。”

  输卵管积水会影响试管助孕结局。除了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也是常见的输卵管疾病。一般情况下,由输卵管炎等疾病导致的输卵管内包裹着水样液体。“输卵管积水是炎症渗出的液体,对胚胎有毒性。我在门诊接待过一位31岁的女性,她有3次流产的经历,想要孩子直接做了两次试管婴儿都没能成功,处理积水后再次移植才怀孕。因此输卵管积水的病人,如果想要做试管婴儿,一定要提前将积水预处理。”

  对于输卵管通而不畅且较年轻的患者,医生会遵循“能用简单办法就不用复杂办法,能自然怀孕就尽量自然怀孕”的原则。试管婴儿作为一种辅助生殖的手段,是不孕患者托底的手段,并非首选。(记者张梦凡)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