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每天
全球有数万架民航客机翱翔天际
当我们赞叹飞机引擎的轰鸣
电子系统的精密时
却很少关注那个承受着数十吨冲击力
在极端环境中默默守护安全的关键部件
航空轮胎
曾几何时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钢铁鞋子”
却是卡住中国民航发展的难题
我国民航机队98%的轮胎长期依赖进口
交货周期长达180天
一旦国际供应链波动
整个民航业甚至面临“无胎可用”的危机
打破技术垄断、实现航空轮胎自主化
成为中国科研团队的迫切使命
航空轮胎是轮胎行业技术的“金字塔尖”
其面临的考验堪称“地狱模式”
必须在极端的温度变化
巨大的载荷冲击
高速的滑动摩擦中
保持稳定性能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
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要攻克这一难题
核心在于突破“子午线轮胎”技术
子午线轮胎的帘线轮胎
就像一个精密的“三明治”
最外层是胎面,直接接触地面
需要提供抓地力和耐磨性
中间是多层帘布,起到骨架支撑作用
最内层是气密层,确保轮胎保持气压
而不同的帘布排列方式
就决定了轮胎的基本类型
相较于传统斜交轮胎
子午线轮胎的胎侧厚度仅为斜交轮胎的1/3
更薄的胎侧带来更好的变形性能与散热效果
同时,工程师在胎面增加芳纶纤维带束层
这种重量仅为钢丝1/5
拉伸模量却是钢丝5倍的材料
如同轮胎的“防弹盔甲”
大幅提升安全性
数据显示
子午线轮胎起降次数可达300次以上
比斜交轮胎提升30%-50%
重量还减轻30%左右
然而,研发之路布满荆棘
国外技术封锁下
中国团队只能“白纸作画”
从材料、结构到工艺逐一突破
材料上,自主研发国产天然橡胶
通过优化胶料配比与混炼工艺
满足极端性能需求
结构上,提出“剪切应力最小化轮廓理论”
通过轮廓优化降低关键部位剪切应力
提升轮胎耐疲劳性
工艺上,联合高校研发子午胎成型机
实现多层帘布角度控制
误差小于0.5度的高精度要求
构建起涵盖密炼、压延压出
裁断、成型、硫化的完整生产流程
如今,我国首个民航轮胎数字化工厂
已能生产6个机型、12种规格的航空轮胎
年产量达10万条,覆盖国内40%需求
实现国产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零的突破
从实验室样品到装机认证
中国团队用16年走完西方企业50年的研发路
国产民航轮胎已适配C909、B737等机型
在航司试用超1万个飞行起落
平均寿命超200个起落
当装配“中国轮胎”的国产大飞机平稳起落
跑道上划出的每一道胎痕
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
为“蓝天梦”注入的坚实底气
《智造未来》系列科普视频每集聚焦一项近年来我国进行科研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专家访谈、实地拍摄、动画演绎等多种形式,结合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技术的演进路线为主轴,通俗阐释其对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呈现一堂永不落幕的“科学公开课”,吸引更多年轻人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出品|中国科学技术馆
摄制|光明网
特别鸣谢|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昊华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