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火箭尾焰以3000℃的高温灼烧箭体
当深海探测器在千米海底对抗强腐蚀
当芯片在精密空间里实现高效散热
这些“极限场景”的背后
都离不开材料界的“特种兵”
钨、钼、钽、铌……
它们的熔点普遍超过2000℃
是能扛住极端考验的“超级金属”
曾几何时
这些“金属硬汉”的核心制备技术
被国外垄断
我国科研团队
从太阳身上找到灵感
用等离子体技术向太阳“借火”
让曾经难以“驯服”的难熔金属
迎来了“涅槃重生”的机会
等离子体是什么?
它是物质的第四种形态
就像水能从冰(固体)融成水(液体)
再蒸发成水蒸气(气体)
如果把气体加热到10000℃以上
原子会被“拆”成
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这就是等离子体
小到家里的霓虹灯
大到燃烧的太阳
本质都是等离子体
它占宇宙物质总量的99%
是名副其实的“宇宙主流”
要驯服这团“太阳之火”
第一步就得解决“装火”的难题
3000℃以上的高温
普通容器一碰就会熔化
科学家想出了“以气为炉”的方式
给这团高温火裹上三层气体“铠甲”
外层气体在设备内壁形成气墙
将热量牢牢锁在中心
中层气体被激发成等离子体
稳定维持3000-10000℃的高温场
内层气体像“传送带”
把金属原料精准送进火焰中心
就像古人治水“疏而不堵”的思路
不用硬扛高温
而是用气流引导热量
这团高温等离子体
给金属带来“涅槃”
整个过程通过“三步曲”完成
先是熔化
把难熔金属制成几十微米的粉末颗粒
丢进等离子火焰
瞬间就熔化成液态金属滴
接着是球化
液态金属有个“天性”
表面张力会让它收缩成最稳定的球形
金属的表面张力是水的20倍
0.01秒就能塑出完美的球形
最后是冷却
金属球离开火焰后
会以10万-100万℃/秒的速度冷却
比把刚出锅的铁水倒进液氮还快
如此快的冷速
能让原子来不及“排队”形成规则的晶体
甚至能做出原子混乱排列的“非晶材料”
让金属拥有普通工艺做不出的特殊性能
经过这样“锻造”
金属会变成三种“身怀绝技”的形态
“真心球”
球形度超过99%
空心率从传统工艺的1%降到0.1%以下
是3D打印的“黄金墨水”
“米粒粉”
既比非球形粉流动性好
又比球形粉表面积大
用它做半导体封装
密度能从90%提升到99%
高频稳定性提高60%
“蝉翼晶”
厚度只有0.001毫米
耐腐蚀性是不锈钢的100倍
如今,中国等离子体液滴精炼技术
已经撑起了多个高端领域
这些“小身材”的金属粉末
正成为大国重器的“钢筋铁骨”
这团从太阳“借”来的火
不仅炼出了超级金属
更炼出了中国科研团队
“敢闯敢试”的底气
这便是中国智造的力量
《智造未来》系列科普视频每集聚焦一项近年来我国进行科研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专家访谈、实地拍摄、动画演绎等多种形式,结合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技术的演进路线为主轴,通俗阐释其对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呈现一堂永不落幕的“科学公开课”,吸引更多年轻人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出品|中国科学技术馆
摄制|光明网
特别鸣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
常熟国家高新区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